有什么事情没人说,你永远不知道?

工作2年多,从国内到海外,到主动辞职,再到顺利转行。一路上走了很多弯路,入了很多坑。以下都是我感触最大,也是后知后觉的3点,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有所借鉴和启发。

1. 千万千万不要让别人否定你

我学的是工程专业,曾经安排到某个项目实习。学工程的同学可能会知道,项目上离不开的一件事就是聚餐,而聚餐最主要目的就是喝酒扯淡分享所谓的人生经验。

酒中,一个项目的领导拉着对我说,我感觉你不适合干工程,我就想不通为什么你会来工地?你书生气太重了!

当晚就失眠了,就一直反复在研究这话。为什么我会如此在意?因为他在项目部上比较权威,能力比较强,也是大部分人学习的榜样。

这还没完。

待到第二次、第三次聚餐时,他又借着酒劲心平气和,语气祥和和我说,你什么都好,就是不适合在这里,我真心搞不明白为什么你会来?

这下更慌了,我瞬间不知道怎么办,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了。

差不多又失眠一夜。

之后很长时间,情绪特别低落,一直在反复问自己,自己有这么糟糕吗?

直到工作后,遇到一名前辈开导,才让我明白,不是我做的不好,而是因为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打压方式。

他告诉我,大意是:

培养一个人是要花很多时间精力,要手把手带,这就要求领导要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心。而要毁灭一个人,特别简单,不需额外花费精力,只需要不断地否定他就行

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在意他人说的话?

大部分年轻人的我们因入世不深,特别容易因为他人的意见陷入情绪障碍,我们会认真分析他人的观点,意见和批评。

尤其是当你比较认可的人给出的意见或者批评时,对内心的冲刷会更大,这不亚于是一种灾难。

我也是经前辈指点,才知道他们打压否定人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他们根本没耐心或没能力培养人,以打压人为乐。

为什么怎么说?

因为培养一个人是要花很多时间精力,要手把手带,这就要求领导要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心。而要毁灭一个人,特别简单,不需额外花费精力,只需要不断地否定他。这些人在否定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了快感。

第二原因,他们想刷存在感,优越感。

通过不断打击他人来证明他们是权威的,有价值的。而备受打击的你仅仅是成为证明的工具,在他们眼里,你存在的价值是为了更好地凸显他们,仅此而已。

第三个原因是,他们想省钱逼你走!

为什么这么说?

这和我国的劳动法相关规定有关:

根据劳动法规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也就是说,公司不能无故辞退你,辞退是需要证明你不能胜任工作,如果无故辞退你,就要补偿你工资,但是如果你单方面辞职,这部分补偿就不用给了。

那该怎么办?

一是,要接受这种被人否定的现象是客观存在。

二是,别在意他们的话,他们打击你不是因为你做不好,而是为了达到他们某种需求目的。

三是,把重点转移到工作事业上来,一旦你取得更大的成就,价值就上来了,就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如果实在是受不了他们的打击,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时,既然公司不适合你,一旦有机会,不犹豫,换另外一家公司就行。

希望大家能时刻提醒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不要让别人否定你,当然我们也不要去否定他人。

2.克服自卑不能靠想象,而是靠实践和方法

我曾经也是自卑重度患者。

自卑的后果之一是,在还没和别人聊天时,内心就上演了一段波澜不惊被拒的电影情节,还没开始,就把自己内耗死了。

因为自卑,自己特别敏感,会因为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便闷闷不乐。

把自己看的过低,他人提出的要求不敢拒绝,甚至不知不觉去讨好他人。

最终发展成害怕去尝试。

我尝试过一些方法来培养自信。

比如不知道从哪本书看到的一个方法,每天照着镜子说我是最棒的,坚持了一个月,然而除了独处时感觉到“自信”外,一到现实交流,原形毕露,换来更多的是自我怀疑。

比如尝试过各类提升自信鸡汤文的方法,比如要学会接纳自己,适应你的性格之类的,类似于下图。

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还是没效果啊。

后来在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一书找到,不自信来源于自卑情结

当一个人遭遇一个他无法适应或无力应对的问题,并且深信自己无法解决时,他会表现出自卑情结

产生的后果是:

它就会试图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想方设法避免失败

慢慢地才发现,之前培养自信仅仅是流于表面,并没有抓住自信的本质。

自信的本质是,自己内心对自己高度认可!

试想下,一个自己内心不认可的的人,却假装自己很自信,这不是自我欺骗吗?

那如何才能培养自信?

直接上实操方法:

1.找到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制定一个小目标。

比如,自己对阅读感兴趣,那就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刚开始千万不要制定很高的目标),确定每天要看多少页的书,什么时候写个读后感。

2.实践,执行。

按照制定的计划每天坚持学习,最好做个表格用于打卡,更有仪式感。

3.输出

尝试把学到的东西进行输出,尤其是现在输出渠道有很多,比如在朋友圈、知乎、微博等各类网站都行。

4.不断循环1-3步。

5.当你输出达到一定量时,会获得一些正向反馈和表扬。

比如,你写的文章别人点赞了,引起了共鸣,或者被其它人表扬了,这时候你会发至内心很开心,感觉身上充满了力量。

比如你给我点个赞,我也能收到正向反馈了。

6.再次建立目标,再实践,重复1-4步。

如此反复后,自己就会对自己发至内心的肯定,就会形成目标-实践-反馈-目标-积累的长效机制。

类似于下图

只有这样,才是拥有真正的自信。

3.职业规划很重要,为什么没效果,是方法弄错了

我大一的时候参加了职业规划比赛,在各种“脑补自嗨”下,做了以下规划:

表面上看,好像没啥很大的毛病,1-5年一个低层发展,5-10年一个中高层发展,10年以后实现人生价值(比如创业),“标准的”职业规划步骤。

但实际上却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份规划没有去市场调研分析,没有了解市场需要什么能力,没有实操性,更没有明确的指导性,做了也是白做。

换句话说,仅仅徒增心理安慰罢了。

曾经那些喊着要在施工单位做到项目经理的同学,现在一个个辞职转行。

真实情况和规划完全脱离了。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是没有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规划,一味地自嗨,变成我以为需要什么能力之类。

正是因为职业目标不明确,进而不知道当下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对未来有什么用,接着工作没动力,就会出现迷茫等一系列问题。

我也是走了很多弯路,才发现接地气的职业规划应该这样做才有效果。

职业规划接地气的核心是,去招聘网找到该职位,看职业描述(也就是JD),分析该职位需要什么能力,接着有针对性进行能力上的培养,这样才有效果。

而且一旦你用心做好了职业规划,你就不会纠结到底考研,还是就业,还是考公等问题,也不会盲目从众。

因为我在大学期间没有做好职业规划,花了2年多的时间成本去试错,现在才幡然醒悟,为了不温水煮青蛙,再做好相关准备后,主动辞职。

职业规划精简版可以戳这篇文章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到底该怎么办?(如果嫌麻烦,可以在我的个人公众号回复“规划”,领取职业规划思维导图和系列文章)

都看到这了,码字不易,有用请点赞支持,希望对你帮助。



作者:砖先生

微信公众号:【砖先生谈成长】

回复关键词:【规划】,领取从职业选择到入职的职业规划思维导图(包括实操文章)

回复关键词:【新人】,领取获得被微博大V转发的职场新人建议思维导图

回复关键词:【逻辑】,领取最接地气提高逻辑表达能力的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