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好的方向不等於我們要的方向

關注夏末微安,一起讀書。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一起共讀《影響力》第五章,第210頁到264頁的內容。這章的主要內容是:我們會順從自己的喜好,但是順從喜好不一定就是對的。

張愛玲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就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牀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確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看,對於終身伴侶這件事來說,我們會選擇自己更喜歡、更在意的人,但我們也會經常懷疑自己,更何況別的事。

這裏說的喜好,不限於對外表的喜好,還有氣質、處事方法、興趣愛好等等看不到的東西,但是能吸引我們的地方。

這麼一看,我們喜好的可能就是某些人的一個點,然後,我們卻又要全盤接受,因此,帶來的結果就不那麼美好了。

我們對喜歡的人和事,我們習慣性給予正面的、好的評價。我們尤其容易對和自己相似的人有好感,不管相似之處是在什麼地方,我們總能更信任他們,因爲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喜歡自己的。在與自己相似的人身上,我們總能找到自己熟悉的東西,這種熟悉會讓自己喜好它,進而給這個人好的評價。

比如歌德和席勒,他們是親密的朋友。雖然他們在年齡、性格等方面的相差很大,但是他們在追求上、在對文學的熱愛上有強烈的相似之處。因此他們能夠互相欣賞,共同創作。在席勒病逝後,歌德寫下: “我失去了一個朋友,同時也是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

歌德和席勒雖然在很多方面都沒有相似之處,看似不可能有共同語言,但是他們在精神上有共同點,就是在追求上、在對文學的熱愛上。所以,他們可以不在意年齡、性格的差別,依然成爲好朋友。

也就是說,喜好原則讓兩個有相似之處的人惺惺相惜,但有的時候也會讓我們看不清事實。

我們過多的關注別人的第一印象,就可能因爲外貌,做出不少錯誤的選擇。這也是羅伯特·西奧迪尼說喜好是友好的竊賊的原因,正如《騙子爲什麼要穿阿瑪尼》書裏寫的“沉迷於對方外表的話,心理防線會變得薄弱。”

就拿《騙子爲什麼要穿阿瑪尼》這本書中的一個實驗來看,我們確實容易被喜好所影響。這個實驗是一個關於過馬路的實驗,具體實驗是這樣的:實驗者站在一羣等着過馬路的人中間,然後他先穿着整齊乾淨的衣服,闖了紅燈過馬路,這時後面跟了好些人一起闖紅燈。而當實驗者換上髒工作服的時候,再闖紅燈過馬路,跟着他闖紅燈的人就很少了。

這也就是說我們會帶着有色眼鏡看人,給人感覺好的裝扮會更容易讓人喜好,這種喜好讓我們暫時忘了判斷自己做的事對不對,只記得模仿別人。所以他們不知不覺就會跟隨自己自己喜歡的人做了錯事,也不自知。那些跟着闖紅燈的人,他們沒有人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是錯的,因爲他們的關注點在他們喜歡的人的身上,並沒有關注自己的行爲。

而後面一種情況的人,看到穿着髒衣服的人,很難產生喜好的感覺。因此他們就有更多的注意力在自己的身上,也就更清晰明白自己的行爲了。

這樣看來,喜好原則對我們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甚至讓自己做了錯誤的事也不知道。所以,一旦我們感到自己沒有事先想好要去做什麼事的時候,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被喜好原則困住了。

在另一方面,喜好原則也告訴我們,如果在生活中,我們想要別人喜歡自己,那就要先從注重外表開始。如果再能和別人產生點相似,那就更容易獲得喜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