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

去年年底重新加入寫作營,堅持了三個月,滿以爲重新進入了狀態,就算不再在寫作營裏也應該可以筆耕不輟了吧。誰知,三個月養成的習慣,一個月後就煙消雲散。現在,我又回到了原點,甚至是負座標,原點是不知自己能否寫,但充滿了好奇與能量,而我現在的狀態是對下筆產生了排斥,所以謂之負座標。

持之以恆向來被視爲美德,一種精神。有人認爲它是成功與失敗的界限,是大師與普通人的區分點。確實,很多事物的成功與堅持有關,鐵杵成針依靠長期的磨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然而,堅持卻被絕大多數人視爲自己的弱點,這也是近幾年紛涌而出的“打卡營”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所謂的打卡營,只不過執行一個監督的職責,製造微小的壓力,竟能滿足如此多大衆的需要,並形成一個產業,可見“堅持”這個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堅持之所以困難,原因在於所堅持的事情往往是反自然的。若是自然而然的習慣不需要堅持,比如沒有人會需要堅持每天吃飯,每天睡覺,因爲不出意外的話,您一天不吃,咕咕叫的胃早就催促着你跳腳找吃了,一天不睡,昏昏沉沉的腦袋早叫你恨不得靠在牆上也能睡着了。要堅持的事通常是本來喜歡吃甜食,卻要堅持少吃甜食;本來習慣無聊地刷刷手機,卻要堅持地將手機放一旁,寫篇五百字的文章;本來上班一天累了最舒服的事是葛優躺,卻要堅持去外面行一萬步或者慢跑半小時。

你看,要堅持的事都是找虐式的,放棄人的自然慾望,強行植入一個新的行爲,而且那行爲往往不是輕而易舉的,不那麼舒服的。

既然這麼虐,要堅持就必須有足夠強的動機,或者足夠強的意志,或者兩者兼有。

促使一個人堅持的動機可以分成積極的動機和消極的動機。積極的動機比如喜歡,新目標,新計劃;消極的動機比如健康原因,工作要求,其他方面的壓力。動機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將決定堅持的效果,比如一個嚴重糖尿病患者,相較於高血糖但還未患糖尿病的人,在飲食中控制糖分的習慣堅持程度一定不同;比如若未實現某個新目標設一個極具吸引裏的獎項,那麼能堅持下去完成的人一定比無此獎項時更多。

若一件事情堅持不下去了,我們首先應去檢測動機。也許堅持的目的沒有了,意義喪失了,當然就堅持不下去了。

就算動力再強,哪怕醫生已經警告再不控制血糖就要瞎眼,截肢(糖尿病十分嚴重的地步),仍無法管住自己嘴巴的人大有人在;哪怕再喜歡一件事,對抗懶惰,舒適和許多其他誘惑召喚的過程仍舊艱難。意志力就在此時起了重要作用。

意志力強弱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有些人減肥成功了,有些人減幾天就反彈了;有些人每天運動風雨無阻,有些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些人凡事有長性,有些人總是更換新愛好。然而,我們並不用爲自己意志力弱而自責,因爲這就像有些人是急性子,有些人是慢性子,有些人喜歡變化,有些人喜歡規律一樣,是人的不同特性,並無好壞之分。每一種特性都具有其兩面性,就像樹葉總有一面背陽一面背陰,堅持的反面是頑固,沒有毅力的反面是靈活,到底好不好取決於場合,取決於事件。

當然,單談堅持這一事件,意志力弱者則需要更強的動力和更多的紀律才能做到。我們若能先了解自己的意志力情況,就可以更清楚在堅持這個問題上將遇見的挑戰,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我顯然是個更注重效率更擅長速度的人,堅持是弱項。剖析內心,導致我無法堅持的原因正是我的強項——快速見效。我希望行動之後能立刻有結果,當嘗試了較長時間而沒有令我振奮的結果時,我就失去了堅持的耐心,走向放棄。於是,我在我的生活中創造了一個個快速的效果,然而,卻缺少長期堅持後真正精通的東西(除了工作)。

在里爾納多的《走向大師之路》一書中赫然將我這種行爲列爲大師的敵人,急功近利者是這類人的標籤。這類人要克服自身性格的特點,做到堅持,需要修煉內心,容忍因沒有成績而缺乏祝賀和掌聲的寂寞與平淡。

事實上,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對結果的追逐讓許多人鍛造成這樣。我也許就是這個浮躁世界的小小縮影,那麼我內心對“慢”和“靜”的追求也大概代表了許多人的渴望。

除卻一定程度的喜歡,這也許是我現在堅持寫作的動機。寫作需要靜心,本身就是一種修煉,而在寫作這條可能很難有顯而易見成績道路上堅持不正是接受平淡接受普通的修煉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