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知乎等平台问题的感受

昨晚上,跟平常一样,回答今日头条上的提问。不知何故,突然感觉自己的答题速度明显加快,自己能体会到。

难道这是效率提升的前奏?不大敢肯定,为了证实这个判断,我特地回头去审阅那些答案。

答案的质量算不上很满意,但和以前相比,看不出下降的趋势,而且答题的数量大幅增多。这就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效率提高了。

我常在知乎和今日头条之类的平台上答题。起初是因为看到别人提问的问题不难回答,自己应该还可以应付吧,于是,把它们当做作业完成。

虽是做作业,但也丝毫不敢怠慢,我总天真的以为:每一题都要认真答,假如碰上的这题正巧是困扰着别人的心结,而自己的答案正是别人需要的,那不是刚好解答了那人的疑惑了吗?

本着这样的心态,在下正襟危坐,态度诚恳地写作业——距离上一次做作业的时间,起码有二十个年头。


态度决定什么来着,一下给忘了,这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每次答题都绞尽脑汁,虽然不再咬笔筒,但用尽心力的结果,如释重负,脑袋发胀,眼睛发蒙,脖子发酸,腰酸背痛,所幸,除此之外其他都好。

虽然偶尔也会有这个那个发来“谢谢”之类的信息,聊以慰藉,但我总是怀疑,不是怀疑别人的态度,也不是怀疑自己,而是怀疑做作业的方法。

这种方法,每天只能答一题,所以看到一个回答就有上千个赞的主,我的心里就难以平衡,我手头上的生活琐事还没弄呢。

更糟糕的是,心理不平衡的负面影响逐步扩大,从开始怀疑做作业的方法发展到了怀疑自己的能力,看来,我不是一个好学生。

这个想法的结果是,我把作业交给别人,让他们去做好学生了,反正学校也不缺我这个坏同学。

我的行为印证了一个道理,方法不对,事倍功半,它还能将一个好同学变成一个坏同学。不过,等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时,我发现自己早已不在学校了,就算我不做作业,也不会有老师来批评教育我,这么想,我的压力顿时减轻一半。

可是,对我而言,写作是一种爱好,往好里看,说不定从哪天开始,稿费能跟工资一样高。这种坏同学的想法,让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但这是很多自由撰稿人的做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酬劳,并无不妥。

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后,我发觉有一股浩然丹田之气充盈着小腹,由于我不是道士,头比和尚还要光亮,所以我认为,我是红尘中人。

尽管我一点都不红,但我身在红尘中,总还是要做点红尘之事,比如写作,而且,我还想要写出个样子来。

为了不辜负体内那股丹田之气,我要继续努力。就这么努力着的过程中,我在今日头条上弄了个号,发现上面也有跟知乎相仿的招式——问答。

唉,从前的习惯让我想起回答知乎问题的起手式,感谢邀请——简称“泻药”,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我选择忽略这个起手式,不能让人认为我是侠客,假如要当大侠,我会先把脸蒙上。

前文提到的态度问题,我现在总算有了一点头绪,我并不指望态度能帮我决定些什么,我只希望态度可以让自己保持清醒,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因为这回事,我想起了当年沈从文教汪曾祺写作的往事:沈从文虽不赞同命题作文,但他偶尔也会出几个题目,而且非常具体,比如,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等。

只要解决了态度的事情,从本质上而言,这与回答平台上的问题并无二致,简言之,就是练笔。

一个句子,你得想办法把它扩大成一篇文章,还得看起来像模像样,最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那么,仅仅提高了写作速度的效率,也只是做了半截子事情,还不能算一个事啊!

我不知道同道是怎么做的,但从他们海量的点赞数看,有一点可以肯定,人家练笔的功夫远比我深,所以,我正在为此努力,倒不是为了功夫比别人更深,也不是为了点赞数,而是想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样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