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介意心目中的經典被超越:再看《超時空接觸》


能夠被稱爲經典的影視作品有很多,細分下來,經典的科幻片也有不少,比如《2001太空漫遊》,《黑客帝國》,《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星際穿越》等等。

再細分下來,還有硬科幻、軟科幻等區別。在我看來,《超時空接觸》就是硬科幻電影中的經典之作。電影改編自卡爾·薩根的同名小說,劇本中的科學部分也是由他親自操刀,相對比導演或者其他人來說,我更信得過天文學家卡爾·薩根。



假如你也同意有些記憶是無法替代的話,那麼你也一定能夠明白另外一件事,爲什麼大多數經典作品就算經過了很多次的翻拍,也依然無法超越前面的那座大山。

科幻影視作品展現的是人類未來的場景,創作者需要在科學知識之外加入豐富的想象力,在擺脫了現實的桎梏後,就看誰的想象力更勝一籌,通俗點說就是,看誰更能編,編到“騙得過”觀衆的智商和眼光。

《超時空接觸》上映於1997年7月,那時候我剛好高中畢業,買得起電腦的家庭並不多,網吧是當時最能吸引年輕人的地方之一。電話座機也是從這時候開始逐步普及起來。

早在1977年就已經上映的《星球大戰》系列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經典之作,還拿過奧斯卡多項大獎,但其故事內容中的幻想成分遠大於科學成分。因爲這個緣故,所以當《超時空接觸》出來的時候,就被冠以“史上最嚴謹”的硬科幻電影稱號之一。

《超時空接觸》到底硬在哪裏呢?硬在卡爾·薩根的科學精神上。科學家與導演的想法並不是一個路子,卡爾·薩根希望儘可能的使得電影故事更爲真實可信,經得起邏輯上的推敲,而羅伯特的想法是讓電影的場面上更加具有觀賞性,更能吸引觀衆的興趣。所幸,卡爾·薩根和羅伯特最終找到了二者之間的平衡點。



影片甫一開場,就來了一段從遙遠的宇宙深空不斷往後退的鏡頭,畫面絢爛多姿,引人遐想,這是以天文學的角度看到的場面,接着,這組鏡頭從年幼的愛莉眼中拉出來。

對於一部分人而言,童年時的愛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當家用無線電設備無法滿足她的想象力時,強烈的求知慾望送了她一程,長大以後,愛莉成了一名探索外太空智慧生命的科學家。現在我們都知道,這種探索成功的機率比買彩票中頭獎的機率要大上很多很多倍。

然而,科學的事業就是需要人拿出滴水穿石的功夫,況且,愛莉平時也不怎麼買彩票。在許多人看來,這是一種笨功夫,在一件看不見未來的事情上傾盡全力,是近乎瘋狂的行爲。


不過,她的運氣很好,假如去買彩票,估計會中頭獎,而且會中好幾次,因爲她看到了石頭被水滴穿的場面——她的科學團隊真的接收到了來自外太空的信息。

假如這個運氣還不夠過癮,那麼比這更過癮是,政府雖然不願繼續資助愛莉的探索項目,但愛莉的笨功夫打動了鉅富哈登,正是得益於哈登的暗中相助,她才解開了那些從外太空傳來的信息。

其實,這種笨功夫的好處在現實生活中挺常見,假如你讀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那你就會理解愛莉這種人的行爲方式。不過,現代人都想用最快捷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可是,走捷徑而得到的結果常常相反。

比如說大衛,他就是衆多走捷徑人士當中的一個典型,相較於科學事業,大衛更像個政客,尤善外交應酬,這種“優點”讓他恬不知恥的攫取愛莉的研究成果。儘管在沒有旁人知道的時候,他也向愛莉表達了自己的一點點內疚,但他終究躲不過命運的安排,時空運輸機還沒來得及正常運轉,他就在人爲的爆炸中葬身大海,至於是不是全身我就不知道了。

最終,還是哈登的好奇心幫助了愛莉,好奇心是人類所共有的特性,不同的是,哈登是億萬富翁,有錢就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說,跑到空間站上面去過神仙日子。對於擁有這種自由度的人來說,多造出一個時空運輸機當然也不是什麼難事,愛莉終於得償所願!


在進入時空運輸機之前,她看到了一些本不該出現的東西,比如說那把椅子,來自太空的信息並沒有提及這點,連救生設備都也沒有提到,這些看似不重要的細節彷彿可有可無,其實,反而增加了影片的可信度。

如果你還無法明確什麼纔算是硬科幻,那麼,出自卡爾·薩根手筆的這些細枝末節會告訴你,影片中,愛莉登機前,工作人員對她的提示,就是現實中宇航員在上天之前要做的一些準備工作。

在一段令人緊張而激動和通訊時斷時續的畫面轉切中,愛莉隨着時空運輸機墜入蟲洞,開啓了她的太空冒險旅程。厚實密閉的機器早已變得如同玻璃般透明,愛莉的眼前出現了五光十色的太空景色。

第一站是織女星,但這只不過是一箇中轉站,鏡頭裏的愛莉被某種未知的力量拉扯着,臉也被扯成很多個。接下來,她穿過的一系列蟲洞,感覺像在坐太空地鐵。

她看到了很多以前只能從望遠鏡中見到的天文奇觀,包括四重星系,其中一個星球上有規律的燈光還顯出存在外星智慧生命的跡象。


當愛莉通過最後一個蟲洞時,神父喬斯送給她的小飾物被震得飄出來,而浮在空中的飾物卻無半點震動,這證實了愛莉原先的想法是對的,那張震得她全身發麻的凳子,的確是畫蛇添足之舉。

愛莉並不是來按摩椅的,她解開安全帶,整個人也飄浮了起來,隨後,那張椅子也被震脫出來,然後被吸到天花板上。這麼一來所有的震動全都消失了。

愛莉來到了“仙境”,她眼前的景象無比壯觀,漂亮得不知該用什麼詞來形容。這是《超時空接觸》最吸引人的地方,事實上,這也是影片的高潮部分。二十多年前,看到這樣的場面時,我感覺非常震撼。


其中,關於愛莉見到了已逝的“父親”的場面——也就是外星人的形象,至今難忘:遠超人類科技水平的外星人以腦電波的形式來跟愛莉溝通,但科學家的理性,讓愛莉分辨出自己眼中的“父親”其實是外星人開的一個小玩笑。

更讓人意外的是,愛莉來這裏所穿過的蟲洞,並不是這裏的外星人制造的,不僅是地球人,還有其他的外星人也如愛莉那樣被帶到這裏來見一見世面,開闊一下眼界。

早在眼前的外星人來到這裏之前,那些製造出蟲洞的智慧生命就已經離開了,這就叫做“星外有星,人外有人”!這種想象力不得不令人讚歎!

電影這種“已經展現了外星人的樣子,但觀衆卻什麼也看不到”的效果,最能引人遐想!沒有人真的見過外星人,但劇組人員已經呈現了竭盡全力所能達到的極致。這是影片高潮中的高潮!

而影片的結尾也是神來之筆,愛莉看到的種種景象,經歷過的種種事情,與發射場外的人看到的情況截然不同,對他們來說,那只是一瞬。問題的核心,是愛莉頭上戴着的攝影機裏面記錄下的那十八個小時靜電,究竟是從哪裏來?



二十年前,我很佩服《超時空接觸》及其劇組成員,現在,我仍然佩服!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卡爾·薩根在影片拍攝的過程中去世,所以,影片結束時,字幕出現了“獻給卡爾”的字樣。

當然,經典並非完美,也存在一些槽點,例如劇中的神學問題以及希特勒的片段,就爲人所詬病,對此,我的看法是,略去。縮小不重要的缺點,放大最重要的優點,這是我欣賞影視作品的態度。

所以我並不喜歡挑刺,何況這個工作已經有人在做了,而且他們還能從非常專業的角度出發,有些人甚至將難懂的物理學運算公式都寫出來了。其實,就算不搬出公式,我也會相信。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時空穿梭橋段,就是深受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蟲洞理論影響,影片中這種震撼的場面,一直到十七年之後,才被《星際穿越》所超越。

《星際穿越》依然受到基普·索恩的科學理論影響,甚至他本人也參與了劇本的創作,這讓該電影更增添了一些“真實”感。除了穿越蟲洞界面的奇妙場面,還首次在電影中展現了黑洞當中多維空間的視覺場景——儘管多維空間還未經科學證實,但導演的想象力確實令人敬佩。

同樣巧的是,《星際穿越》的一號演員馬修·麥康納就在《超時空接觸》中飾演神父喬斯,從這意義上說,他也超越了多年前的自己,超越就意味着成長、蛻變。

長江後浪推前浪,《超時空接觸》被多年後的《星際穿越》所超越,我並不會爲此而感到懊惱或者失落,這道理就如同奧運會每隔四年都會舉辦一次,後來者刷新記錄保持者的成績,十分正常,也是人類社會不斷取得進步的一種體現,值得慶幸。

但我依然以爲,人生中的某些記憶,是無法被另外的事物所替代的!經典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因爲這個緣故,我想感謝已故的科學家卡爾·薩根、主演朱迪·福斯特以及劇組成員的共同努力!

且讓我以卡爾·薩根的那句名言做爲本文的結語吧:宇宙比任何人所能想像的還要大,如果只有我們,那就太浪費空間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