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不僅僅是大人的事兒,財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錢,是一箇中性詞,無所謂好壞或是有用無用,而自古至今對於錢的所有評價其實說的都是當事人的金錢觀,歸根到底都是人。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物質、資源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充足,孩子要比從前更早、更容易接觸到金錢,以及一切和金錢有關的價值判斷、慾望取捨,對於還沒有獨立思考和辨別能力的孩子來說,金錢很容易成爲陷阱,滋長過度的慾望和錯覺,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提前干預和指導,在這樣的環境下,針對兒童的財商教育應運而生了。

《反溺愛》是一本專注於兒童財商教育的指導書,利用9堂主題鮮明的家庭財商課,指導父母在日趨物質化的當下,如何合理的利用金錢培養孩子自控、樂觀、堅毅的品質。

本書作者羅恩·利伯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並且常年爲《紐約時報》的個人理財欄目進行專欄寫作,爲無數人提供了實用有效的理財建議。除了專注於理財,作爲一名猶太裔父親,他也一直傾力研究兒童財商的培養與教育等課題。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編纂成書,以更利於廣泛傳播的方式將兒童財商這個話題擺到了衆人面前,試圖引起大家對於財商教育的重視,事實證明,他的確成功了。《反溺愛》連續3年榮登美國亞馬遜財商教育圖書暢銷榜,並在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出版,受到各大主流媒體的鼎力推薦,而財商教育儼然已經成爲父母們關注的新熱點。

羅恩·利伯在書中總結了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理財專家的相關研究成果,並利用自身設立專欄之便積極進行採訪、調研,最終將家庭財商教育的重點落在了兩處:家長和金錢。一面指導家長如何用更加積極的方式和孩子談錢;一面利用金錢作爲橋樑,引導孩子自主培養優秀的品質。


1.如何跟孩子談錢

財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好好跟孩子談錢,而這正是讓許多父母束手無策的地方,如何談?什麼蓋談?什麼不談?羅恩·利伯認爲,實施以家長爲主導孩子爲主體的財商教育,必須具備一個前提:家長本身具備一定的基礎和方法,然後才能夠對孩子施加正向的影響,因此他首先強調家長在瞭解自己的角色和功能之後,纔開始對孩子施加影響。

①權威型家長

羅恩·利伯認爲,權威型家長更適合在家庭教育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不過對於權威他也有特殊的定義:權威型家長制定規矩以及懲罰措施,擁有說一不二的權利,但對於孩子的質疑,也有正面迴應和解釋的義務,其制定的措施背後有一套合理有據的邏輯,而不是出於個人的片面專斷。比如,決定怎樣給孩子零用錢;控制孩子的“想要”型消費;拒絕給孩子購買玩具;要求孩子自行負擔學費。這些要求和規定很可能引起孩子的不滿和不解,以及接踵而來的一大堆疑問,欺騙、逃避以及沉默都不是最佳的迴應,權威型家長會主動展開對話,於交談中傳遞自己的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財商教育的第一步:言傳身教。

②如何迴應孩子的問題

當落實到具體操作上時,羅恩·利伯也爲家長提供了幾個迴應孩子的技巧。第一,以問止問;第二,瞭解動機;第三,以誠相待。比如當孩子問任何與金錢有關的問題時,你可以首先用鼓勵的語氣回答“你爲什麼這麼問呢?”,以此爲自己贏得思考的時間,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了解孩子提問的原因來探知孩子的動機,從而給出恰當的迴應。很多時候關於金錢的問題會讓父母感到尷尬,比如“我們窮麼?”“你賺多少錢?”“我們是有錢人麼?”即使答案很艱難,家長也應該據實以告,讓孩子全面瞭解情況,和家人共同面對。

2.如何教孩子理財

羅恩·利伯建議將孩子的零用錢存成三份:消費、儲蓄、捐款,並且特意強調用透明玻璃器皿,讓孩子能夠親眼看見錢,感受到數量的增減。這個方法在電子支付盛行的中國可能會水土不服,但是其背後的用心是可以借鑑的:消費影響孩子的價值判斷;儲蓄教會孩子等待、耐心和珍惜;捐款讓孩子知道感恩和慈悲。

①消費存款

消費的錢,主要是用於偶爾的衝動性購物。當孩子自己手中握有鈔票的時候,自由和束縛會同時施加在他身上,這時候對於物質的價值判斷成爲消費決策的主要依據。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媒體廣告、孩子的朋友圈、父母的消費習慣都會成爲孩子價值取向的來源。羅恩·利伯認爲廣告會混淆“想要”和“需要”的界限,是滋生“物質主義”的溫牀,而朋友圈的攀比之風會讓孩子陷入他人的標準,失去自我判斷能力,最好的影響應該來自於家長。比如過生日時組織一次難得的全家旅行;週末帶着孩子共同完成一項體育項目;對於孩子迸發的創意想法給予積極的現金獎勵,總之要想孩子傳遞出:建立在共同的體驗、經歷和回憶上的快樂更加長久和有意義,這纔是我們樂意消費的方向。

②儲蓄存款

儲蓄的錢,用於讓孩子體會等待,培養耐心。羅恩·利伯在這裏引用了心理學上“延遲滿足”的概念:不要立即滿足孩子的所有願望,而是讓他們爲了達成願望付出一點時間和努力,越是不容易得來的才越知道珍惜。

③捐獻存款

捐獻存款,就是告訴孩子如何分享。捐款在中國並不盛行,雖然今年來有很多慈善機構在自媒體上發佈慈善籌款,但是真假難辨的情形也很多。羅恩·利伯提倡孩子捐款背後的理念也是讓孩子學會感恩與慈悲,因爲感恩雖然已經成爲當今教育的熱詞,但是這兩個字卻不好教,太強調感恩會給受惠者帶來壓力甚至逆反心理,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成爲施惠者,自覺其中的真諦。


羅恩·利伯是站在美國家庭教育的角度談財商教育,雖然美國的社會制度、教育體系和中國大相徑庭,但追根溯源去看,財商教育的最終目的仍然是培養一個獨立、自主、幸福的孩子,這必然是全世界家長的共同訴求。羅恩·利伯用九堂家庭財商課,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錢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是用來培養優秀品格的有利工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