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生训练营】2组+子君+《金钱的灵魂》

想不明白这三点,你会一直为钱而焦虑

文|子君

前几天看了一则新闻,题目是——高薪程序员辞职山中禅修:扫地做饭零收入,追求金钱我不快乐。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复旦大学毕业的硕士生,曾在阿里旗下公司做程序员。因为工作压力大,觉得自己是“名利的奴隶”,于是辞职到山中当全职义工禅修。虽然家人同事都不理解,但他觉得高薪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数字,反而现在的生活更快乐。

在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网络上时不时会看到某公司员工因连续加班而猝死的新闻。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被问及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巴菲特说:想多活几年 但时间与爱是金钱买不到的,也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会说这些是有钱人的说辞,因为他们不缺钱。而我们普通人都在为了钱放弃能放弃的很多东西,包括时间、健康和对家人的陪伴。我们都说自己知道这些很重要,但是“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挣钱的初衷又是为了什么?

在挣钱与陪伴家人之间,在挣钱与幸福感之间,我们真的不能两全吗?

每天被金钱追逐着的紧迫感真的是社会给的压力吗?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金钱的灵魂·让你从内在真正富起来》,它的作者是美国的琳内•特威斯特,一位全球性的慈善活动家,担任全球性NGO大型计划领导人近四十年,她担任战胜饥饿项目负责人期间,在全球范围募集到1.5亿美元资金,帮助了包括中南美洲、非洲、印度、孟加拉等地的贫困人民,参加过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她致力于帮助人们重新清理与金钱的关系,认清自己的内心,重拾更健康、更自在的生活。

《金钱的灵魂》这本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告诉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独善其身,更加理智地去对待金钱,消除匮乏感让生活和自我走向更高的层次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一、关注事情的根源

琳内•特威斯特在一开始就讲到自己去印度见到罗摩克里希那的场景。

罗摩克里希那在利用自己的产业和财富帮助他的祖国摆脱贫困,但是他会无视匍匐在自己脚下的乞讨者,他要考虑的是如何从根源上解决人民的贫穷,而不是无尽的施舍。

如果你一直专注于应付结果,你会有处理不完的麻烦。就像“植物大战僵尸”,如果你一直在地头打僵尸,是打不完的,除非你把那几块产生僵尸的墓碑敲碎,就不会再有新的僵尸出现了,再处理掉已经来到地面的僵尸,这场战役将会很快结束。

《有钱人和你想得不一样》中也提到了这个观点,一切问题一定要从根源上解决。

因为综艺节目《我们是真正的朋友》再次被大众关注的范晓萱,曾在一个节目中谈到自己的忧郁症。她曾经试图找适合自己的药品,然而有的药会加重病情。但是,一旦自己想要走出来的时候比什么药都管用。

病的根源是自己,所以,只有自己主动解决才最奏效。包括因为金钱引发的焦虑感也是我们自我选择的结果。

正如作者所言,“我们每个人都如此。我们都以某种方式在金钱方面处于一种盲目状态,而且我们也努力地保持这一状态。也许,我们害怕或担心,如果我们过多了解自己赚取金钱的方式或者某些花钱的决定所带来的的真正后果,我们将不得不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消费方式和个人追求造就了现在金钱上和生活的困扰,而我们自己也是解决一切的根源。

二、不要被基本假设锁定

如果你给自己贴过标签或者被别人贴过标签,比如:你什么都做不成,你不适合做这个,等等,而你又恰好相信了的话,你应该经常有这样的想法:是啊,我就是什么都做不好;我果然不适合做这个。

以上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基本假设,你已经在内心给自己设定好了结局,所以,结果只能按照你的想法来。

“每当我思考普遍存在于我们之内的潜在信念,几乎存在于每个地方、每个体系、每个机构、每个观念、每个人之中的信念是,我意识到,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基本假设,他们极具杀伤力,几乎可以抹杀我们为了解决饥饿问题所做的一切努力。”

作者的这个观点又不仅仅适用于解决饥饿问题,其实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都是这样。我们不能在自己还没有努力之前就给自己盖棺定论。

在《了凡四训》中,主人翁了凡也是相信宿命论的,因为恰巧自己的第一次科举被言中,就开始相信一位老人的言论,从此不思进取。好在后来遇到了云谷禅师,收到点播才又重新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后来的命运也就完全改写了。

所以说,如果你相信了命运的假设,也就是放弃了“命由己定”,你的生活也就真的没有什么起色了。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你付出了真正的努力,才能谈结果。在做一件事之前,不要管以前的自己是什么样,你只要知道从现在开始你要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就对了。

再也不要说,因为没有钱所以我们不幸福。

三、拥有充裕感

关于“充裕感”作者是这样说的:“‘充裕’根本就与数量无关。它是一种体验,是我们创造的一种意境,是一种宣告,一种知晓,知道我们拥有充足的资源。它是一种意识觉知,是一种关注,是我们如何看待自身环境的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充裕感是我们自内向外创造并彰显的一种意境,它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认真看一看周遭与内在,就会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就比如,我现在新换的房子,比以前的房子还要小几平米,但是我的活动空间却比以前大了很多,是因为我开始专注于收纳,和合理的物品归置,不再是随便一放,也不再抱怨房子太小。对于那些不常用的或者根本不会再用的东西,我会捐赠出去或者干脆扔掉,这样断舍离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比以前多了更多的舒适感和幸福度。

《有钱人和你想得不一样》这本书中也讲到了关注自己能够做到的,这样你会少一些羁绊,成功的机率也会更大。毕竟有钱人与穷人的区别之一就是,有钱人往往会看到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而穷人看到的都是阻碍。

正如作者书中讲到的孟加拉七杰,当他们开始聚焦于自己拥有的土地和资源,愿意投身于此的时候,才发现了以前从未被人发现的湖泊,也得到了政府赠送的土地,进而带动一个地区的人走上了自力更生的生活,再也不用被救济。

匮乏感导致焦虑,焦虑导致不停地获取,永不满足。

当马云说,自己做的最错误的决定就是创建阿里巴巴,因为基本没有时间陪伴家人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他拥有的钱,没有看到自己比马云拥有的优势是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很多人会说等我有钱了要怎样,但是现在不做的事情,等有钱了也不会做,甚至,现在没有正确的观念,你也不会有钱的,你的思维决定了你是否会一直这么焦虑地追逐金钱。

不如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金钱的关系,与自我环境的关系。

我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又何尝不是我们做事的态度?能在现有的金钱基础上过得幸福的人,才有能力去承载更多的财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