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漫筆——人間世(四)

    “且德厚信矼,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而強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爲人菑夫?且苟爲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人而鬥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於暴人之前矣!

前面孔子對顏回的理想不以爲然,並且提醒學生,要謹慎於“名”和“知”。這裏又接着話頭繼續說,下面就要講到,顏回如果去了衛國,將會是一個怎樣的結果。

“且德厚信矼,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假使說顏回的德行深厚,信用也非常好,但是在勸導他人的時候,沒有“達人氣”。也就是沒有通達、沒摸準對方的脾氣。換成我們今天常說的一句話,就叫:看不出人家的臉色。即使說你顏回根本無意於去爭逐名聞,可是你的那些道理、學問、想法,並不能深入到對方的心中。

人與人之間,離不開語言的交流和溝通,怎樣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裏,讓他人與自己形成共鳴,這是一門技藝。你的觀點、說辭再好,卻不能打動聽者,這就好比“對牛彈琴”,錯不在對方,而是在於我們。前面孔子說過:“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自己尚且沒有做到的事,而去要求對方,人家是不會服氣的。學佛的人,一見到別人的“過失”,就大加批評,鄙夷外道,看不起別人,這哪裏是在度衆生?實在來講,這是在把我們的貢高我慢,用自己的優越感,去凌駕在別人上面。你的理由再充分,見解再獨到,聽衆仍舊是不買賬。魯迅先生曾說:只有沉默纔是最大的蔑視。

所以,要想和對方心心相印、心有靈犀,首先必須檢點自己的身心,要讓自己與對方相應,而不是憑着我的主觀,強行的去“推銷”。現在,社會上的這些詐騙犯,爲什麼能夠屢屢得手?原因便在於,他們擅長抓住人的心理。只是有智商,這是不夠的,情商往往比智商更爲重要。

如果是“強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在一個剛強難化的人面前,大談你的那一套,那麼對方就會因反感而厭惡,你就要遭到他的抵觸。一旦對立起來了,最後的結果,就看兩個人誰的力量更大,所謂“二虎相爭,必有一傷”,其實雙方都受到了傷害,無能倖免。自認爲自己很不錯,而且總是跑到人前,去刷存在感,這樣的人,莊子稱之爲“菑人”。這個“菑”等於“災”,在別人眼裏,這樣的人簡直就是“掃把星”,唯恐避之不及。所以孔子勸告顏回,如果你要是到那個暴君面前去表現自己,那結果就是反被他狠狠收拾。

底下說,如果這個國君,他是個禮賢下士的人,那麼他的朝廷當中,必然是人才濟濟,也就自然用不着你顏回了。“若唯無詔”,除非你不說話,來個“徐庶進曹營”,那麼姑且還可以保全自己。要是你積極的表現自己,衛國的這些王公大臣,肯定會紛紛站出來,與你對立辯難。“而目將熒之”到“心且成之”,是寫顏回面對衛國權貴的非難,所做出的反應。人家人多勢衆,而你勢單力薄,怎麼可能抵擋得住?最後,只好認慫,甚至是徹底被對方給折服了。明明是去度化衆生,反倒被衆生度了,這就如同“以水救水,以火救火”,長了他人志氣,挫了自己威風。只要你表現出妥協,久而久之就再也不能爭取主動了,只能隨順着他們,而且更危險的是,你如果一直固執己見,還想用道德說教,用自己高尚的光環去打動人家,恐怕你連命都白白葬送了。

孔子這些話,絕不是在虛聲恫嚇,我們翻翻歷史,就能知道,古往今來,那些因爲敢言直諫而被君王殺害的忠臣諍臣,他們正是因爲在君王面前“賣直”,才丟了性命。我們要勸諫別人,尤其是親人、尊長這些和我們非常親近的人,必須特別注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