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漫笔——人间世(十)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通过前面孔子对于“心斋”的解释,我们已经了解,所谓的心斋,实际正是“无己”、无我。颜回理解了心斋的意义,便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从前在没有得到老师的指点之时,颜回都是凭借着自己的主观应物待人。“得使之也”,是说如今得以“听之以气”,用自性德能观照事物,没有了颜回的自我意识。这是颜回在理上的认识,还没有实际去行证,道理虽然是明白了,但最后必须真正归于实证。

夫子答曰:“尽矣”。是说颜回的理解很到位,深得其旨。接着孔子又向学生传授应对卫君的心法。

“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庄子特别喜欢这个“游”字,这个字透显出的,是处世的智慧,也是一种绝妙的工夫。“游其樊”是指在卫君的朝廷当中立身,也是说我们在这个广阔的人间世生存,“无感其名”,不要被卫君的淫威所折服。在世间行走,我们很容易受到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为境所转。所以,一定要培养出深厚的定力,练就不动心。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有了定力,能够安身立命,二六时中心常安住于正念当中,这才有把握入世。在待人接物上面,要懂得顺应,“入则鸣,不入则止”,如果卫君对你表示信任,向你打开心扉,这时便可以应机说法,适时调伏其心。假使卫君尚且不能和你心心相契,便不要轻易开口,要明白“交浅而言深”的过失。

“无门无毒”,“门”是门户、门径,“毒”自古有许多讲法,而吴怡先生的注解作“阻塞”。这四个字,是对应“入则鸣,不入则止”的,说的其实就是顺于自然的道理。《齐物论》中,提到“为是不用而寓诸庸”,这是告诫我们,放下自己的成见,不要用自我的意识心去待人处事。若能做到“无我”,便能容物,随顺事物的自然而有所应。

“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宅”即是安住,心无所住,只是顺应事物的自然,也就是《齐物论》所讲的“因是已”。心不要有任何滞碍,更不可有所执着,这需要心斋的工夫,时时处处让心保持空灵不昧,把“我”一点点减轻,虚心去接受万物,接纳他人。

“几矣”就是近乎道,心越空无虚静,德用也就越能开显。自己的私欲、我见放下了,就和万物相融了,也就能够游于世间而通行无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