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賽道比死命努力更重要

老喻在《得到》上開了一個“人生算法課”的專欄,在一篇文章中,老喻談到了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時,舉了兩個很發人深省的例子。

一個例子是企業選擇賽道的例子,一個是個人選擇賽道的例子。

企業的例子是指當年柯達公司的選擇。1994年,柯達業務在中國市場受到富士公司的強烈衝擊,節節敗退。按照常規的打法,幾乎沒希望翻身。所以,柯達公司在中國出了一個超級大招:出資10億美金,全行業收購中國膠捲企業。

這個大招的確厲害,中國膠捲行業的7家企業全部與柯達合資。柯達股價大漲,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反超富士,佔有率高達67%。

看起來柯達很成功了吧,但這時候全球照相機行業正在發生一場鉅變,數碼相機正在崛起。2002年,數碼相機銷量首次超過了傳統相機。柯達早在1975年就第一個發明了數碼相機,但因爲關注當下的現金流,30幾年仍然堅守着傳統膠捲的賽道。

柯達在中國的大招打贏了每一場戰鬥,卻失去了整個戰役。

柯達的實力再強,再拼命努力,競爭的賽道選錯了,這些努力更加劇了它的潰敗。

個人的例子是指如果要選擇揮拍類運動,你最好模仿網球名將費德勒,而不是羽毛球冠軍林丹。

爲什麼呢?同樣是排名前十,網球運動員的收入,比任何其他球拍類運動員要高10-20倍。

你看,林丹絕對有天賦,訓練非常刻苦,戰績也很好,算得上頂尖的羽毛球運動員。但是,他無法克服羽毛球這一“行業”,相對網球這一“行業”的劣勢。即使你做到世界第一了,但收入遠不如費德勒厲害。

作爲個人,即使專業水平都很高,但是因爲沒有選對賽道,就輸在了起點上。


麥肯錫公司的一項研究表明,超過70%的公司,是隨着行業趨勢的上升而上升。行業和區域是決定公司利潤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一家公司在行業和區域的利潤曲線上下移動,漲跌空間不超過25%。

選擇行業就像選擇坐電梯還是爬樓梯,只要你坐上去了,大概率就是隨着電梯上上下下。

不光是公司有選賽道的問題,放在個人選擇上也是如此。


我們作爲個人,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賽道呢?

1、找到未來更值錢的行業

我們得具備一些前瞻性的眼光,而不僅僅侷限在自己的認知範圍中,這就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思考。

就如凱文·凱利(Kevin Kelly)寫的《必然》這本書,很多讀懂的人都說讓自己看到了未來,因爲這本書中作者總結了自己幾十年來對於科技的觀察和分析,精彩地評說當下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爲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富前瞻性的視野和指導。


2、找到未來可以賺到錢的公司

什麼是好公司?那就是具備持續增長的能力。

你覺得《紐約時報》和推特,也就是美國的微博,這兩家公司誰更值錢?

這兩家公司都很厲害,都有幾千名員工,都是行業領先的信息渠道。同樣是2012年,《紐約時報》賺了1.33億美元,而推特處於虧損狀態。

雖然《紐約時報》更賺錢,但虧損的推特卻更值錢。2013年,推特上市,市值高達40億美元,是《紐約時報》市值的12倍還多。這是爲什麼呢?

一個企業今天的價值是它以後創造利潤的總和,也就是把未來現金流折算成今天的價值。所以,一家值錢的公司,是人們認爲它未來回報率高的公司。

現在賺不賺錢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能夠選擇延遲滿足,可能會有巨大的收穫。就像亞馬遜,前面虧了20年,一旦開始賺錢,就賺得很厲害。

有的企業現在很賺錢,不代表未來也賺錢。比如,《紐約時報》現在雖然賺錢,但整個報紙行業是向下的趨勢,過幾年可能就不賺錢了。而推特當時雖然虧錢,未來卻可能賺大錢。


3、找到亙古不變的行業

如果一個行業自古就有,而且經過常識判斷未來大概率也會存在,那麼這個行業也是可以選擇的。例如餐飲業,因爲人類無論到了什麼時候都是要吃飯的。


4、找到能夠發揮自己天賦優勢的行業

如果一個行業能夠讓自己的天賦得以呈現,即使讓自己沒法取得世俗意義上的名利成功,但從事這個行業讓自己充滿成就感和滿足感,那麼也是可以選擇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