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赛道比死命努力更重要

老喻在《得到》上开了一个“人生算法课”的专栏,在一篇文章中,老喻谈到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时,举了两个很发人深省的例子。

一个例子是企业选择赛道的例子,一个是个人选择赛道的例子。

企业的例子是指当年柯达公司的选择。1994年,柯达业务在中国市场受到富士公司的强烈冲击,节节败退。按照常规的打法,几乎没希望翻身。所以,柯达公司在中国出了一个超级大招:出资10亿美金,全行业收购中国胶卷企业。

这个大招的确厉害,中国胶卷行业的7家企业全部与柯达合资。柯达股价大涨,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反超富士,占有率高达67%。

看起来柯达很成功了吧,但这时候全球照相机行业正在发生一场巨变,数码相机正在崛起。2002年,数码相机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相机。柯达早在1975年就第一个发明了数码相机,但因为关注当下的现金流,30几年仍然坚守着传统胶卷的赛道。

柯达在中国的大招打赢了每一场战斗,却失去了整个战役。

柯达的实力再强,再拼命努力,竞争的赛道选错了,这些努力更加剧了它的溃败。

个人的例子是指如果要选择挥拍类运动,你最好模仿网球名将费德勒,而不是羽毛球冠军林丹。

为什么呢?同样是排名前十,网球运动员的收入,比任何其他球拍类运动员要高10-20倍。

你看,林丹绝对有天赋,训练非常刻苦,战绩也很好,算得上顶尖的羽毛球运动员。但是,他无法克服羽毛球这一“行业”,相对网球这一“行业”的劣势。即使你做到世界第一了,但收入远不如费德勒厉害。

作为个人,即使专业水平都很高,但是因为没有选对赛道,就输在了起点上。


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超过70%的公司,是随着行业趋势的上升而上升。行业和区域是决定公司利润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家公司在行业和区域的利润曲线上下移动,涨跌空间不超过25%。

选择行业就像选择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只要你坐上去了,大概率就是随着电梯上上下下。

不光是公司有选赛道的问题,放在个人选择上也是如此。


我们作为个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赛道呢?

1、找到未来更值钱的行业

我们得具备一些前瞻性的眼光,而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中,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就如凯文·凯利(Kevin Kelly)写的《必然》这本书,很多读懂的人都说让自己看到了未来,因为这本书中作者总结了自己几十年来对于科技的观察和分析,精彩地评说当下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富前瞻性的视野和指导。


2、找到未来可以赚到钱的公司

什么是好公司?那就是具备持续增长的能力。

你觉得《纽约时报》和推特,也就是美国的微博,这两家公司谁更值钱?

这两家公司都很厉害,都有几千名员工,都是行业领先的信息渠道。同样是2012年,《纽约时报》赚了1.33亿美元,而推特处于亏损状态。

虽然《纽约时报》更赚钱,但亏损的推特却更值钱。2013年,推特上市,市值高达40亿美元,是《纽约时报》市值的12倍还多。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企业今天的价值是它以后创造利润的总和,也就是把未来现金流折算成今天的价值。所以,一家值钱的公司,是人们认为它未来回报率高的公司。

现在赚不赚钱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能够选择延迟满足,可能会有巨大的收获。就像亚马逊,前面亏了20年,一旦开始赚钱,就赚得很厉害。

有的企业现在很赚钱,不代表未来也赚钱。比如,《纽约时报》现在虽然赚钱,但整个报纸行业是向下的趋势,过几年可能就不赚钱了。而推特当时虽然亏钱,未来却可能赚大钱。


3、找到亘古不变的行业

如果一个行业自古就有,而且经过常识判断未来大概率也会存在,那么这个行业也是可以选择的。例如餐饮业,因为人类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是要吃饭的。


4、找到能够发挥自己天赋优势的行业

如果一个行业能够让自己的天赋得以呈现,即使让自己没法取得世俗意义上的名利成功,但从事这个行业让自己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那么也是可以选择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