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節南山》:權勢遮天庸碌碌,上蒼萬民不眷顧

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惔,不敢戲談。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節彼南山,有實其猗。赫赫師尹,不平謂何。天方薦瘥,喪亂弘多。民言無嘉,憯莫懲嗟。

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鈞,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弔昊天,不宜空我師。

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無小人殆。瑣瑣姻亞,則無膴仕。

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屆,俾民心闋。君子如夷,惡怒是違。

不弔昊天,亂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寧。憂心如酲,誰秉國成?不自爲政,卒勞百姓。

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方茂爾惡,相爾矛矣。既夷既懌,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寧。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誦,以究王訩。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這首詩是對周天子執政大臣太師尹氏的批評和周天子本人的指責,認爲他們不肯勤政躬親,任用奸佞宵小,致使朝綱混亂,天降災難,希望他們能夠盡到應有的職責,善待百姓。一般認爲這首詩針對的是周幽王。

第一節,“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惔,不敢戲談。國既卒斬,何用不監!”巍峨的終南山,山石聳立高峻。聲名赫赫的太師尹氏,民衆都矚目於你。爲了國事憂心如焚,從來不敢開玩笑。國家已經衰落成這樣,你竟然還不問不管。

第二節,“節彼南山,有實其猗。赫赫師尹,不平謂何。天方薦瘥,喪亂弘多。民言無嘉,憯莫懲嗟。”巍峨的終南山,山峯重巒疊嶂。聲名赫赫的太師尹氏,爲何執政有失偏頗。蒼天降下禍患,喪亂之事太多。老百姓怨聲載道沒有好話,你竟不曾有半點慚愧嘆息。

第三節,“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鈞,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弔昊天,不宜空我師。”大師尹大人啊,你是周朝的砥柱;你執掌國家的大權,天下四方都靠你維護。天子需要你輔佐,百姓(因爲你的指引才能)不迷惑。得不到蒼天的眷顧,你不該讓我們這羣人困苦。

第四節,“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無小人殆。瑣瑣姻亞,則無膴仕。”不肯親自執政,天下百姓不會信任;不肯過問政事,也請不要再欺瞞國君。靜下心來以身作則,不要讓小人危害國家。那些靠裙帶關係的小人,不應該讓他們得到肥差。

第五節,“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屆,俾民心闋。君子如夷,惡怒是違。”上蒼不肯普照,降下如此的災亂;上蒼不肯眷顧,降下如此的災難。君子如果能夠降臨,老百姓的心纔會安定。君子如果能執政公允,老百姓的怨氣才能遠離。

第六節,“不弔昊天,亂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寧。憂心如酲,誰秉國成?不自爲政,卒勞百姓。”上不肯憐憫,禍亂至今沒有安定。禍患隨着時間滋生,老百姓心中頗不寧靜。憂心痛苦如醉酒,誰掌管國政無所成?自己不能事必躬親,遭殃的還是老百姓。

第七節,“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駕着雄壯的駟馬,駟馬脖頸粗壯。我看着四方,心頭茫然不知向何方馳騁。

第八節,“方茂爾惡,相爾矛矣。既夷既懌,如相酬矣。”你剛纔還在耍橫,盯着手中的長矛(想跟人幹仗)。很快就平息下來面帶笑容,好像與賓客把酒言歡。

第九節,“昊天不平,我王不寧。不懲其心,覆怨其正。”老天爺總是不公平,害得我們的君王心神不寧。太史不但不在心裏反省,反而抱怨其他人行事端正。

第十節,“家父作誦,以究王訩。式訛爾心,以畜萬邦。”我的父親作了這首詩只爲諷誦,希望能探究國君內心的痛苦。或者爲了感化你的內心,讓你關心天下的百姓。

節,通“巀(jié)”,嵯峨,山勢險峻。巖巖,山崖高峻的樣子。師尹,一說大(tài)師和史尹,一說是太師尹氏。大師,西周掌軍事大權的長官;史尹,西周文職大臣,卿士之首。具,通“俱”。惔(tán),“炎”的誤字,火燒。卒,終、全。何用,何以、何因,爲什麼。

有實,即“實實”,廣大的樣子,有草木繁茂、山石重疊之意。《詩經》中經常使用“有+形容詞/副詞”的結構,相當於形容詞或者副詞的疊用。猗,同“阿”,山阿,山丘高陵。薦,再次發生饑饉。瘥(cuó),疫病。憯(cǎn),曾、乃,竟然。

氐,借爲“榰(zhī)”,屋柱的石磉。均,通“鈞”,製陶器的模具下端的轉輪盤,這裏代指掌握國家的權力。毗(pí),猶“裨”,輔助。吊,通“叔”,借爲“淑”,善。昊天,上天、上蒼。空,窮。師,衆民。式,應、當。夷,平。

殆,及、接近,這裏指危害。瑣瑣,細小卑賤,這裏指盤踞在朝堂的奸佞宵小。姻,兒女親家;亞,通“婭”,姐妹之夫的互稱,也就是今天所說的“連襟兒”、“對襟兒”。姻亞,統指姻親襟帶關係。膴(wǔ)仕,厚任、高官厚祿,也就是今天常說的“肥差”。

傭,通“融”,明。鞠訩(xiōng),極亂。訩,禍亂。惠,照顧、眷顧。戾,暴戾、災難。屆,臨。闋,息。式月斯生,應月乃生。成,平。卒,通“悴”,作動詞,使……憔悴。牡,駕車的駟馬。項領,肥大的脖頸。蹙(cù)蹙,侷促的樣子。茂,盛。惡,憎惡。懌,悅。覆,反。正,規勸糾正。家父,本詩作者,周朝的大夫。誦,詩。訛(é),改變。畜,養。

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說:“《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本詩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詩的作者是周朝的賢大夫,他對周王朝朝綱敗壞、權臣庸碌、國君渾噩的現象極爲不滿,所以才寫下了這首詩,希望通過這首詩來達到“諷喻”的目的,給周王和他的太師提提醒。雖然進行了看似猛烈的批評,可卻始終堅持着安定王室的原則,對事不對人,而不是純粹的“逞口舌之快”的詈罵了事。

全詩一共十節,可分爲三個部分。先說第一部分。第一、二節,以南山的巍峨之態起興作比,指出周王朝的當朝權臣太師尹氏未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是民怨和天災的根源所在。

第二部分,第三節到第六節,有了前兩節的鋪墊,這四節對太師尹氏的尸位素餐之舉進行了詳盡的列舉和抨擊。尤其是第四節、五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先痛斥太師失範之舉帶來的禍害,然後再說如果能以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自然能消弭禍患和民怨。

第三部分,第七節到第十節,則是怨念的大爆發。詩人憤怒過了,提醒過了,接下來是一連串的嘆息,堪稱“怨天尤人”、“痛心疾首”大合集。最後,點明瞭這首詩的作者是周朝的大夫,他寫這首詩的用意是爲了規勸諷喻太師和國君,希望他們能多考慮考慮天下的老百姓。

也有人認爲,這首詩裏的“師尹”指的是兩個人,王國維先生持此說,認爲“師”指的是掌管軍事的太師,“尹”是掌管文職的史尹。不管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這首詩規勸的都是周王朝包括周天子在內的執政者,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孔子對《詩經》的作用,進行了概括,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以這首詩來看,很好地體現了“怨”字,也就是對不公平的社會現象進行批評,以達到淨化社會環境的目的。這首詩雖然看起來像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戰鬥檄文”,可本質上還是爲了維護王室的統治。可貴的是,作者一直把民心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上。


詩經專題第191篇,總第191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