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巷伯》:花團錦簇是讒言,咬牙切齒口難辯

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緝緝翩翩,謀欲譖人。慎爾言也,謂爾不信。

捷捷幡幡,謀欲譖言。豈不爾受?既其女遷。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

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楊園之道,猗於畝丘。寺人孟子,作爲此詩。凡百君子,敬而聽之。

這首詩寫的是一位宮廷近侍、寺人孟子被讒害的事。他對自己無故被小人進讒陷害十分不滿,寫下了這首詩來控訴小人的惡行,希望能夠喚起身邊的大臣注意。

第一節,“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文采交錯啊,織成貝紋的錦緞。那造謠的人,也太過分了!

第二節,“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大嘴一張啊,像是南箕星(構成的簸箕)。那造謠的人,是誰給你背後出計謀。

第三節,“緝緝翩翩,謀欲譖人。慎爾言也,謂爾不信。”耳語互傳,一心想要害人。你說話還是靠譜一點兒,不然沒有人信。

第四節,“捷捷幡幡,謀欲譖言。豈不爾受?既其女遷。”信口胡謅,一心想要造謠。雖然會有人上當受騙,可轉過頭也會恨你。

第五節,“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進讒言的小人開心,被讒害的苦人憂心。老天爺啊老天爺,可憐可憐這個被讒害的人。

第六節,“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那造謠的人,誰給他出的計謀?抓住這個造謠的人,把他丟給豺狼老虎。豺狼老虎都不吃,把他丟到北方極寒地。北方如果也不要,把他交給老天爺發落!

第七節,“楊園之道,猗於畝丘。寺人孟子,作爲此詩。凡百君子,敬而聽之。” 楊園的大路,緊靠着畝丘。閹人孟子,寫下的這首詩。請各位大人們,認真聽我進言。

萋斐(qī fěi),花紋交錯的樣子。貝錦,織有貝紋圖案的錦緞。譖(zèn)人,誣陷別人的人。大(tài),同“太”,過分。

哆(chǐ),張口。侈(chǐ),大。南箕(jī),星宿名,共四星,連起來,形似簸箕,因此又稱爲箕星。適,一說前往,一說“適、喜歡”。謀,謀劃、計議。

緝緝,交頭接耳的樣子。翩翩,通“諞諞”,花言巧語。爾,指讒人。信,信實。捷捷,能言善辯。幡幡(fān),通“諞諞”。受,接受,聽信讒言。遷,轉移。女(rǔ),同“汝”。

驕人,指進讒者。好好,喜悅得意的樣子。勞人,指被讒者。草草,假借爲慅(cǎo),憂愁。矜(jīn),憐憫。投,投擲,丟給。畀(bì),與、給予。有北,北方苦寒之地。有昊(hào),蒼天。猗(yǐ),在……之上。畝丘,地名。寺人,閹人、宦官。凡百,一切、所有的。

巷伯,掌管宮內之事的宦官,即詩末節提到的寺人。寺人,可以算是宮廷內能夠接觸到君主權貴到近臣。可即便是他們,也沒能避免被讒害的命運。

本詩中,寺人孟子對造謠者進行了猛烈的抨擊。第一節,開篇點題,謠言通常都包裹着絢麗的外衣,充滿了誘惑性。第二、三、四節,對造謠者的醜態進行了描繪:他們只管張開嘴瞎編,交頭接耳商議如何謀害別人;孟子相信公道自在人心,造謠的人不能一直欺瞞別人,總有露餡兒的時候。第五節,孟子祈求上天眷顧被讒言困擾的人。第六節,造謠往往是不需要什麼成本的,造謠者往往也不會害人殺人,可他們造成的危害一點兒也不比直接害人殺人小。如何處置這些造謠者呢?寺人建議把他們投給豺狼惡虎,投到極寒之地,交給上天來懲處。第七節,孟子闡明自己寫這首詩的原因,希望君子(相關的當權者)能夠認真聽完自己的控訴與告白。

這首詩,是《詩經》中爲數不多的留下了作者姓名的作品。蒙冤受辱,還不能辯白,這樣的痛苦,換做是任何一個人也都會充滿憤怒。


詩經專題第200篇,總第200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