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圖講座:“科技的力量”系列:走進機器人世界

8月17日,由“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國圖講壇、新華網科普頻道主辦的“走進機器人世界”講座在國家圖書館學津堂開講。

活動現場,北京工商大學教授韓力羣對機器人進行了科普,同時對機器人起源、類別、發展趨勢以及與人工智能的關係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機器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技發明,如今,幾乎所有領域中都有機器人的身影。什麼是機器人?許多學者都曾爲其下過明確的定義,但不盡相同。對此,韓力羣認爲,機器人還在發展階段,新的機型、新的功能不斷涌現,所涵蓋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現代機器人更強調機器人的“類人”功能,所以想要得到一個統一定義還爲時尚早。爲了能讓聽衆更好理解,她概括了現代機器人應具備的三大特徵,即:現代機器人應是有手或腳能行動、有傳感器能感知、有控制器能思考的高度靈活性的智能化機器。

現代機器人的種類繁多,韓力羣介紹,按用途大致可以分爲: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和行業專用機器人幾個大類。韓力羣表示,目前,服務機器人正在從多層次、全方位介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她認爲,當機器人進入各個行業,並且無所不爲、無處不在、無人不用的時候,這就表明機器人時代已經來臨。

隨後,韓力羣介紹了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的關係。“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不能混爲一談。”她表示,圖像識別、人機交互、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等多種人工智能技術爲機器人賦能,大大提升了機器人的能力,而機器人作爲人工智能技術的綜合載體,是人工智能技術得以施展其強大威力的最佳用武之地,只有採用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人才能稱爲智能機器人。她認爲,人工智能技術的綜合應用,將使機器人的“感覺”能力提升爲“感知”能力;“調度知識”的能力提升爲通過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自動執行”能力提升爲“自主決策”能力。韓力羣表示,智能機器人將成爲我們不可或缺的智能幫手。

在隨後的現場互動環節,觀衆踊躍提問,現場氣氛熱烈。據悉,本次活場吸引近500人蔘加。

上述是轉載互聯網信息

非常幸運我也是500多人中的一員,不得不說時代進步的真快,下面說一說提問環節,比較有趣的幾個問題。

1、機器人是不是可控的,會不會背叛主人,造成一些難以想象的破壞?

提問的人是一位年近50歲的學者,真羨慕,這麼大年紀的人,也可以保持一顆學者之心,緊跟時代的步伐。

因爲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賦予機器人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決策能力,讓機器人可以自動學習,自主決策。

韓教授解答:

不會,並提出機器人三原則作出解答。

機器人三原則是1940年由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所提出的爲保護人類的對機器人做出的規定。

機器人三原則:

第一條: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看到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第二條: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這條命令與第一條相矛盾。

第三條: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除非這種保護與以上兩條相矛盾。

2、機器人將來會不會代替一些行業,有可能會替代的行業有哪幾種?

就以現在的技術來說工業機器人可以代替流水線的員工完成一些重複性勞動、繁瑣性勞動、唯一不變的勞動。

還有:洗碗機器人、聊天機器人、搬運機器人。

大狗機器人(BIG DOG)代替運送物資的人員。

3、機器人以後會不會像人一樣,有自己的想法?

以現在的技術來看,暫時達不到。

如果有一天我們對人類的神經網絡取得重大突破,瞭解神經網絡的規則,編寫相應的算法,還是可以實現的。

4、公司研發的機器人產品,很多企業並不買賬,嫌貴?

機器人會像互聯網一樣,慢慢的進入各家各戶,各行各業,就像現在大家使用手機一樣。

人的工資是越來越高的,而對機器人的研究是越來越深入,性價比越來越高的,市場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當有一天公司的老闆覺得用機器人划算了,就會改用機器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