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就要這麼辦

很多人之所以沒能將願望轉化成目標,是因爲他們僅僅停留在那個希望能實現的層面。

很多人只是希望更好,希望賺更多的錢,想要學會游泳,想要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打算閱讀幾本書,但這些都沒有變成具體的目標,只有有個念頭罷了。而往往因爲沒有目標,所有很快就沒有了念頭,希望也就不了了之。

我們常常用來激勵人的一句話是:你要做到最好,或者你能做到最好。但這句話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因爲這裏的“最好”是很模糊的,就是我們並不知道到底要怎麼才能算是最好。


書中舉了工作上的例子,一位經理讓員工竭力把事情做到最好,但是作爲員工呢,其實他並不知道到底要到什麼程度,可能他自己以爲已經做得不錯了,但老闆並不滿意。

表面上看,這樣還好點。實際上,卻非常的諷刺人,因爲我們受到這個鼓勵後,我們不再是按照自己想法去把事情做到最好,而是想着如何滿足老闆的期待,由此就泯滅了我們的主動權。

其實也不只是在工作上,在生活中也是,甚至有過之無不及。因爲我們經常並沒有說出要做到最好的那句話,但卻在潛意識裏希望我們的配偶或子女能夠達到自己的期望,否則他們就是做得不夠好。我們很難想到,這件事上,他們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到了他們能做到的最好。

那既然“做到最好”不行,我們應該用什麼來激勵呢?答案是,用明確而艱鉅的目標。

如果奮鬥的目標不明確,我們就容易缺失方向感,進而無聊的妥協。

但是有了明確的目標後,第一,我們的行動有了標準,知道哪裏做得好,哪裏還需要改進。第二,我們再也不能欺騙或者麻木自己了,有沒有得到目標一目瞭然,不再是那種茫茫然的狀態了。第三,因爲有了準確的方向感,所以我們的行動會更加的落地,做起事情來會有腳踏實地的感覺。

除了明確外,目標還要艱鉅。但不能設定不可能達到或不切實際的目標,必須保證能夠實現。雖然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的聚精會神,堅持更長時間,才能接近我們的目標,但這樣也正好磨礪了我們的能力。

接下來,書中用搬運工的研究證明,人們通常會把事情做到被要求的程度,但很少大幅度超過這個程度。想要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就要給自己設定具體的目標。

另一個針對近3000名美國聯邦職員的調查表明,確實存在高績效循環這回事。也就是說,成功完成了更艱難任務的人的幸福感會更強,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後,他們如釋重負,他們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滿足感,甚至還有別人的認同感和尊重感。當然,在過程中還有專心做事情的充實感。

他們得來的幸福感會反過來激勵他們,更加有信心的完成工作。他們會更加樂意和用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也願意接受更大的挑戰。

當然,高績效循環並不是說是先因爲工作做好後的幸福感,所以之後工作才做得更好了。現在有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做的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所以無法得到幸福感,也就循環不起來。

但這個循環式可以反過來用的。因爲努力的先把工作做好,就是對自己手上的事情不斷加深瞭解和認知,不斷的有更多的行動賦予在上面,所以隨着時間一步步的前進。這個過程會給人充實感。反觀我們很多人,只是說自己不喜歡,卻不去了解一下到底自己做的工作是什麼樣的。子醜寅卯都說不上來,就說自己不喜歡,這未免也太荒唐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