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做和下一步是什麼

在我們看待自己做一件事情的行爲時,通常會分爲抽象的爲什麼要做和具體的下一步是什麼。比如,就閱讀來說,有些人會覺得我要通過閱讀獲得更多的知識,閱讀可以打開他們的視野。但是另外一些人會這樣考慮,我每讀一節就應該有一個小結,看到精彩的地方我要做筆記,或者是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其實通過這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兩種對行爲的解讀並沒有什麼好壞。相反,如果我們懂得如何調整這兩種行爲解讀,即知道什麼時候想爲什麼,什麼時候想是什麼,那麼我們就能在特定的情境下,更好的利用一種解讀行爲來促進自己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有時候我們要讓自己保持激情,這時就要用到爲什麼。爲什麼的方式就是賦予一件本來看起來不太重要或者比較棘手的事情,一個比較重要或偉大的意義,這樣我們要做的事情看起來就會更加有意義了。

比如當我不太願意複習時,我可以跟自己說,如果考上了大學,那我的生活就可以有上一階的可能。那我此時的複習可能感覺就不同了,而不再只是覺得好難背哦。

比如當我不太願意日更時,我可以跟自己說,通過日更可以慢慢修煉自己的輸出能力,而且可以擴大影響力,想想那時的狀態。然後便覺得現在碼字也是能堅持下來的。

至於是什麼這個解讀行爲的方式,一般都用在做一件困難,生疏,複雜的事情上。

關於這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在學習一個新東西時,老師們大部分時候都會跟我們說,現在我們應該怎麼做,而不是總是告訴我們學會了以後會達到的效果。老師們強注重的是,通過一步一步的行爲引導我們慢慢進入門道。


當人們用爲什麼來思考問題時,一般想得比較長遠,而且由於將每個小的行爲都放在長遠目標裏一起考慮。所以一般更能夠堅持下來,不太容易受到誘惑。他們會更多的想到自己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所以不會因爲眼下的具體行爲比較困難就直接放棄了。

當然,上癮的人除外,因爲他們幾乎把自己幻想成了某種樣子了,覺得做什麼都是對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