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 怎麼突然火起來了?

2019 年 1 月,百度全員去 KPI 化,李彥宏率先制定了個人 OKR;2019 年中旬,騰訊也開始用 OKR 代替 KPI,走上目標管理之路。因爲收穫了兩大巨頭的青睞,OKR 在 2019 年的話題度節節攀升。

OKR 爲什麼突然火起來了?其實一切早有預兆。

張小龍:把目標數字化是不太合理的

2016 年,正是微信火得如日中天的時候,「微信之父」張小龍在內部演講時卻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個大公司需要有 KPI,但是一些同事直接把很多目標數字化,這是不太合理的。」

微信「城市服務」功能團隊提交的年度目標裏,列出了第二年要達到的「年訪問量」。張小龍有點吃驚,說怎麼還有年訪問量這個說法,之前只聽過日訪問量,最多到周訪問量。團隊給出的解釋是:如果說日訪問量,那個數據太小了,不好看。張小龍說他當時有些啞口無言,因爲他認爲提高每一項服務功能的質量和可操作性,比列出頁面訪問量的數字更重要。

同年,百度 CEO 李彥宏也發佈了一封內部信,彼時百度正因爲「貼吧事件」「魏則西事件」被輿論推至風口浪尖。李彥宏在信中做了這樣的反思:「因爲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 KPI 的追逐,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了,業績增長凌駕於用戶體驗,簡單經營替代了簡單可依賴,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我們與創業初期堅守的使命和價值觀漸行漸遠。」

OKR 的意義在於調動全員力量,聚焦一致目標

上述兩人都提到了「KPI」給員工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也許是兩大巨頭由 KPI 轉向 OKR 的原因之一。但 KPI 只是問題的表象,問題的本質在於:員工對企業的使命、願景沒有清晰的認知,只專注於眼前的成果、專注於自己的業績,以至於在執行具體工作時漸漸偏離企業的整體目標而不自知。

KPI 遭到了質疑,OKR 則被寄予了厚望。

OKR 有這樣幾個鮮明的特點:

  1. 脫鉤績效:KPI 往往和薪資掛鉤,這幾乎必然導致利益衝突和動作變形,員工必須爲自己的薪水考慮,有些時候的「短視」甚至成了無奈之舉。而 OKR 重視脫離績效考覈,讓員工免於揹負指標的壓力,才更有精力關注企業的整體目標。同時,OKR 鼓勵員工設置富有挑戰性的目標,打破上限、不設下限,反而更利於激發員工的自驅力。
  2. 公開透明:KPI 往往是保密的,屬於封閉式管理,只需知道直系領導的KPI,然後向下分解即可。OKR 則要求公開透明,這樣一線員工也可以清楚地瞭解企業的頂層戰略,從而更多地去思考企業的整體目標。同時,打破了信息壁壘,團隊協作時也會減少很多溝通成本,避免各自爲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 雙向互動:OKR 鼓勵雙向互動,除了自上而下的目標指派,OKR 也要求一線員工有自己的思考,並將思考反饋給上級,共同調整 OKR。所謂「讓聽得見炮火的人呼叫炮火」,雙向互動不僅讓上下級目標更一致,也讓更瞭解業務細節的一線員工擁有話語權,促進全員思考、羣策羣力。

OKR 的三個特點,可以有效改善員工過度追逐短期成果、內部團隊各自爲政的問題,凝聚整個企業的力量,向着一致的目標共同發力。OKR 對專注目標、提高效率起到的巨大作用,也是頭部企業轉向 OKR 的最大原因。

需要簡潔好用的 OKR 工具幫助你落地 OKR 嗎?

試試字節跳動自研的 OKR 工具!界面簡潔,功能全面,還有專業講師進行理論輔導!

快通過結尾的聯繫方式申請免費試用吧!免費使用

免費使用​

在飛書 享高效

測一測,如果你當老闆的話,能用 OKR 治理好公司嗎?

「你是企業 OKR 管理高手嗎」


瞭解更多OKR知識,可以戳鏈接哦↓↓

「OKR 理論篇」5 分鐘快速掌握 OKR 管理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