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算出來的圓周率 π 等於 4 ?

按照下圖的算法,似乎可以算出圓周率 \pi 等於4:

這個結論肯定是錯誤的,這篇文章就來仔細解釋下。

1 周長和麪積

確實,隨着不斷彎折,圓外多邊形看上去越來越接近圓:

那爲什麼文章開頭的結論是錯誤的呢?我們需要明白,在這個彎折過程中,圓外多邊形的周長和麪積發生了不同的改變:

  • 圓外多邊形的周長始終保持不變,並沒有逼近圓的周長

  • 圓外多邊形的面積不斷逼近圓的面積,所以看上去圓外的多邊形看上去越來越接近圓

1.1 周長不變

將圓的右上角放大,可見外接正方形的邊無論折成多少個階梯,只要恰當地平移這些階梯,就可以還原出之前的正方形(動圖出處):

也就是說,在彎折過程中,圓外多邊形的周長始終爲4:

更代數一點,可用數列 a_n=\{4,4,4,\cdots,4\} 來表示彎折過程中外面多邊形的周長,很明顯該數列的極限爲:

這是一個常數數列,該數列的極限爲4,這說明彎折過程中圓外多邊形的周長是沒有發生變化的。

1.2 面積逼近

一開始,外接正方形和圓形的面積大概相差4個直角三角形,也就是下圖中藍色的四個直角三角形。因爲圓的直徑爲1,所以容易推出這四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和爲 4\times\frac{1}{2}\times\frac{1}{2}\times\frac{1}{2}=\frac{1}{2} ,也就是說外接正方形和圓形的面積大概相差 \frac{1}{2} :

不斷地彎折圓外多邊形,可以算出這些直角三角形的和是在不斷減小的,也就是圓外多邊形和圓形的面積差在不斷減小:

這說明圓外多邊形的面積在不斷逼近圓形的面積。

1.3 科赫雪花

綜上,之所以得到錯誤的結論,是我們直覺上認爲面積逼近的同時周長也會逼近。這個直覺是錯誤的,周長和麪積並沒有絕對的對應關係。來看一個更極端的例子,像下面動圖一樣,從邊長爲 s 的等邊三角形開始,可以生成類似於雪花的圖像,也稱爲科赫雪花:

可以證明,科赫雪花的面積的極限爲 \frac{2\sqrt{3}(s^2)}{5} ,但周長的極限爲無窮大,具體細節可以參考這裏

2 另外一個問題

下面來看一個類似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得更深一些。同樣是直徑爲1的圓,在它的圓周上畫滿相切的圓:

如果交替地取這些圓在圓周內的部分和圓周外的部分,就構成了一條纏繞着圓周的連續曲線:

上圖中的曲線是由8個圓組成的,當然可以用更多的相切圓來構造該曲線。隨着相切圓的增加,該曲線的周長會持續縮小,但是到一定程度後周長就不再縮小了:

實際上,該曲線的周長會停留在該數值附近,並不會逼近圓的周長。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曲線周長沒有逼近圓的周長?

3 切線

在微積分中學習過,在一定的條件下,x_0 點附近的曲線可以用切線來近似(這是《單變量微積分》中的內容):

3.1 曲線的長度

假如要計算曲線在 [a,b] 之間的長度,可以將把 [a,b] 切成 n 份,對應的曲線也被分成了 n 份:

因爲切線是對曲線的近似,所以可用每個部分的切線段長度來近似每個部分的曲線段:

進一步細分 [a,b] ,也就是讓 n 變得更大,可以看到近似的效果會越來越好:

當 n\to\infty 時,這些切線段的長度加起來就是曲線的長度。

3.2 錯誤的逼近

回頭來看一下,之前的例子是用折線或者曲線去逼近圓形的周長:

而不是用圓形的切線去逼近圓形的周長,這就是得出錯誤結論的原因。

3.3 爲什麼是切線

那爲什麼圓形的切線才能去逼近圓形的周長呢?這個問題可能需要用整個《單變量微積分》課程來回答。這裏就簡單說一下重點,可以證明,曲線的切線和曲線之間相差一個 高階 無窮小,也就是下圖標註的 o(\Delta x)

上述說法反過來也是成立的:

在計算圓形周長的例子中,用來近似圓形周長的折線、曲線,它們只和圓形相差了一個無窮小。這裏不去深究具體的代數表達式,只需要知道,高階 無窮小的意思就是比無窮小還要小。也就是說,圓形的切線是最接近圓形的,因爲它們之間相差最小(高階無窮小)。所以,必須用切線才能成功逼近。

文章的最新版本請查看:爲什麼算出來的圓周率 π 等於 4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