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通往人工智能的第一步

作爲組織變革最具顛覆性的力量,AI(人工智能)自打從誕生之日起,就被寄予了厚望。

很多企業都想通過這一技術實現自身的飛躍。同樣,很多資本也想借着AI大量吸金。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調查發現,2015年至今,全球採用AI技術的企業比例從10%增長至37%,增長率高達270%。儘管有着如此高的增長率,但實際上,目前我們離真正的人工智能仍然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特別是AI的商業落地能力,還極其有限。

技術實力≠變現能力

技術領先不一定就代表着其具有商業價值。這一點在當前的AI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中包含了一份“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100強榜單”,從這份榜單中,我們似乎可以一窺眼下國內人工智能商業落地是如何成爲“屠龍之術”的。

2018年預計營業收入在10億以上的人工智能企業只有8家,絕大部分企業年營業收入不足2億。此外,2017年中國AI商業落地100強創業公司累計產生的收入不足100億元,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按照此前的各種數據預測,文娛、數碼、製造等多個行業的人工智能潛在產值都在數千億乃至上萬億元左右,但現實卻是如此的殘酷。

不可否認,AI的未來必定前途無量,但眼下人工智能在商業落地層面處境尷尬,一方面源自我們操之過急,對其能力過度神話。另一方面則是當前很多AI技術並沒有適合的具體實施場景。

與大多數技術的成長軌跡一樣,人工智能的產業化應用雖處於早期階段,但將會繼續向前發展。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主要在技術驅動型企業中實施,其他組織的業務缺乏接觸並應用新技術的業務機會。

如何破解人工智能“落地難”?

實際上,在AI落地的過程中,素有人工智能“好兄弟”的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此前一直備受忽視。不過,近年已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RPA實際上是AI的先行官。

在替代人工操作這一問題上,RPA和AI有一定的相通之處。RPA與人工智能的運用,也是密不可分。我們可以將RPA與AI的關係,理解成爲人類的雙手和大腦。

人工智能就像人類的大腦,具備“思考”與“學習”的能力,主要負責發出命令。RPA則更像是人類的雙手,傾向於重複地接收並執行命令,通常具有“動手”的能力。RPA作爲一種軟件機器人,擅長執行基於明確規則,大量重複且機械性的工作。

RPA對企業的運轉和競爭力提升有着重要的積極作用。由於RPA落地場景豐富,所以像包括銀行、保險、製造、零售、醫療、物流、電商甚至政府、公共機構等在內的很多行業都可以應用。RPA技術成本低、部署時間短、投資回報高,是當前企業提高效率,優化業務流程的首選。

RPA—通往人工智能的第一步

RPA(www.uibot.com.cn)也常被認爲是通往人工智能的第一步,它能有望徹底改善企業的工作方式,提高對新興業務趨勢的反應能力,在AI時代關鍵搶佔先機。RPA證實了自動化科技的價值,使企業人員更適應與數字化勞動力一起工作,進而爲全面運用各種性質的人工智能做好準備。

廣泛應用RPA只是企業邁向智能化的第一步。伴隨RPA技術的飛速發展,未來RPA與AI的“世紀組合”,將會在更多的行業掀起變革的潮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