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莫宣卿是否”廣東狀元第一人”?

莫宣卿是否”廣東狀元第一人”向有爭議。古代科舉制,有“始於隋大業、成於唐貞觀”之說。唐代的狀元,專指進士科第一。因當時科舉考試科目繁多,常科、制科兩類就多達上百的科目,而莫宣卿只是制科第一,質疑者認爲,這與嚴格意義上的“狀元”相去甚遠。就算

原创 那些被玩壞的世界名畫

名畫多是不因裘傳統、不墨守陳規,用筆流暢自如的上乘之作,因此也一直被模仿。“文化有共識,藝術無國界”,惡搞名畫也不例外,且中外皆有由來已久,並非是啥新鮮玩意,僅是種另類的善意表達。達芬奇於1503至1506年間創作的油畫作品《蒙娜麗莎》,似

原创 蔣勳: 被林青霞稱作“唯一偶像”,卻無法定義其身份

2001年,71歲的母親因抑鬱症跳樓自殺,遭此不幸的林青霞夜夜失眠。友人爲安慰她,送了一套蔣勳的有聲書,一聽之下便無法自拔。後來,更說出我的偶像是蔣勳老師,他的聲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能給予內心安定的力量。近現代,稱得上導夫前路建樹甚深的文化

原创 大媽的風采與文人的失態

不知何時起,大媽們被文人細分成了村口、弄堂、廣場舞三大經典。曾經的“入得廚房、出得廳堂”,被大媽的舞鞋一頓鏟舊謀新,憑空蹦出了一項新技能。廣場上旁若無人醉舞狂歌,漸入佳境時的陶醉,就連牙花子都呲出來了。當年譏笑弄堂大媽落伍,說沒喝過周杰倫菊

原创 林生斌案的走向越來越魔幻

據媒體介紹,林生斌的岳父母朱恆仁、徐枚枝,首次接受《鳳凰週刊》記者專訪時,曝出“女兒生前親口告訴我,林生斌外面有人。”的話。並說女兒生前曾訴說丈夫有家暴行爲,就連女兒賬戶上的8萬多元錢都沒拿回來。二老爲何直到現在才發聲不得而知,對於這樣的說

原创 男子因偷看少婦洗澡不慎墜亡,家屬索賠88.9萬,該不該賠?

家屬提出索賠88.9萬,多少有點兒像是強行“踫瓷”。事件發生浙江溫州,熊某夫婦與李某等人一起合租在某個小區的一棟樓裏。當天晚上,熊某回家在衛生間洗澡,後發現窗戶旁邊隱約有人影晃動,隨後他便叫丈夫陳某去查看,這時陳某發現李某匆忙從衛生間跑回了

原创 沒有金箍棒,別穿虎皮裙

【九洲芳文】據說,南懷瑾有次坐公車,見身旁一小夥手捧小說正看得津津有味,幾個站過去,雙眼似乎被書勾去了一般,這下南懷瑾也來了興趣,湊過去問: “書好看嗎?裏頭講的是什麼?”文學作品多以內容吸引讀者,其中的文評、書評等似乎更看重評論者知識結構

原创 口水詩氾濫,宋詞也可混搭

【九洲芳文】古時的私塾課本,就有取唐詩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編成了唐詩三百首,謂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講意,詞達情。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即便多是些順景隨時一唱一和遙遙相對,創作上終究要風雅興寄。清末的白話詩甫一出場,便一

原创 四大名著主角(唐僧、曹操、宋江、賈寶玉)的微信羣

四大名著雖沒有排名先後的問題,但若從書中描寫的年代上看,自然是東漢時期最早。因此,曹操在四人當中年紀最大,按長幼來算可當羣主。可問題是,唐僧、曹操、宋江、賈寶玉,這四個不着調的要是搭建一個微信羣,恐怕聊不上幾句就該全跑掉了。唐僧 : 各位施

原创 “老謀子”電影與賈玲的電影處女作

【九洲芳文】張藝謀祖上是西安臨潼望族,父親張秉鈞是黃埔軍校的軍官。據說,當年張藝謀的父親在看兒子執導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中出現喬家大院時,說爺爺家當年就這樣,只大不小。早年就讀於西安市第三十中學的張藝謀,初中畢業後在陝西乾縣農村插隊勞

原创 名噪一時的民國三大女流氓

“流氓罪”早被廢止,“女流氓”一詞更是空有其名,即便網絡上至今流傳着如塗羹殘飯般的所謂“女流氓語錄”,也多是些持心煉己式的自我調侃。而民國時期,就出現過沈佩貞、林桂生、佘愛珍三大女流氓。只是“女流氓”這稱呼在當時僅是坊間私下言來語去耳鼓相接

原创 “千刀萬剮”,古代刑罰之最

“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悅者,賞之。”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六韜》裏便記有這樣一句話。學界有認爲,“凌遲”最早出現在秦國,也就是通常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而秦國日益壯大並異軍突起,無非是大力推行法家的嚴刑峻法,商秧借鑑兵法上的

原创 北京對稱的地名

【應馬維駒先生邀請聊聊北京的地名】中國古建築講究對稱之美,要有所對應,即所謂的“華蓋閣道,上應天文”。以紫禁城爲例,其核心位置是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從外城的永定門經過內城正陽門,進入大明門穿廣場,至皇城承天門。在中軸線的東西兩側, 對稱排列着

原创 八十萬部衆降清,戰爭史上一大奇觀,左良玉舉兵“清君側”始末

後世對左良玉向有爭議,不僅坊間處士橫議,就如清代史學家徐鼒,也在其編撰的《小腆紀年》裏,直斥“亡明之天下者,左良玉也”,似乎尤恥於引清兵入關親赴緬甸絞殺永曆帝的吳三桂。詬病最深的,要數手握八十萬兵馬,本可定傾扶危,卻止戈散馬不發一矢,悉數解

原创 唐朝怕老婆的理由

爲什麼要怕老婆?唐朝的管國公任瑰給出三大令人目瞪口呆的理由,他認爲怕是應該的: “初娶之時,她端莊的像菩薩一樣,哪有人不怕菩薩的?後來生兒育女了,她就像一個生孩子的大蟲,哪有人不怕大蟲的?等她年老了,滿臉皺紋,像鬼一樣,哪有人不怕鬼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