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教學方法 軟件實訓見成效

       我國教育質量迅速滑坡的結果之一,催生了國內此起彼伏的實訓熱。但許多實訓中採用的教學方法要麼是原有高等教育的順延,沒什麼區別;要麼就純粹企業中的一套,做項目給企業帶來的成效不錯,但育人功能較差。實訓當中,源自德國等歐洲國家職業教育的行動學習法,頗值得借鑑。
       行動學習法的核心是以“學”爲主,而不是以“教”爲主。換句話說,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輔助學習的角色,主要職責是啓發學生思考、分析、總結、歸納,讓學生不斷地把所學“內化”。這其實抓到了職業教育的本質——能夠內化,所學纔是有效的。這對我國的學生、教師都有不小的挑戰。
       對學生而言,已經習慣了十幾年填鴨式的教學,一切唯老師馬首是瞻,老師是“永遠正確的”。從幼兒園開始,二十來年的填鴨教育的主要成果,就是把一個個活潑、個性差異很大的孩子,變成了千篇一律、不能獨立思考的千人一面(前某高級領導人曾有類似表述),這千人一面如何能夠創新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學生們的問題來了:
       怎麼思考呢?這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呀;
       思考什麼呢?老師說的並不複雜,有什麼好思考的?
       我一拍腦門就有主意,怎麼一上場就有問題呢?用起來怎麼這麼多“意外”呢?
       我全自己想了,做了,老師是幹什麼的?我交了學費不就是讓你教嗎?怎麼變成了我學爲主了;
       ……
       其實,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在於:你願意學會嗎?願意掌握嗎?既然填鴨式教學法下沒學會,何不嘗試一下在歐洲被證明了的好方法呢?
       思考這些問題的前置思考應該是:從“知道”,到“理解”,到“變成行爲”,到“養成習慣”,這一段段的路究竟有多長?如果瞭解了這些路段很長,適應行動學習法的關鍵心理障礙就解決了。
       對教師而言,不能說自己“永遠正確”,許多人“毋寧死”。這也是雙體實訓改從企業找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的原因。明知答案,也不能輕易告訴學生,爲的不是賣關子,而是讓學生思考,真正學會。而啓發學生,更是考驗教師的水平,自己得真懂,得明白得多得多,才能啓發得好。
       對教師的關鍵問題是:你是想證明自己高明呢?還是想讓學生學得好、學得實呢?回答好了這個問題,其它事情迎刃而解。
       我們過去習慣了以培養聖人爲主要目標、以奴化大衆(便於統治)爲輔助目標的填鴨式教育,轉向行動學習法等先進教育模式,需要改變的首先是認知,然後是行動、行動、再行動,在行動中理解、熟悉、習慣,最後熟練地應用它教得好、學得好。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最初不能完全理解是正常的,但如果不行動,就說明我們不夠勇敢,我們改變自己命運的勇氣不夠。
       我們在雙體實訓就業基地的教學實踐發現,用行動學習法培養,大學生只需要適應一小段時間就能掌握要領。掌握要領後長進速度會倍增,許多原來不願學習和不善學習的學生更是長進極大,不少甚至超過了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從就業形勢看,在外企和管理理念領先的國內企業,用行動學習法培養起來的畢業生非常受歡迎、受重用。即使在管理理念尚待提升的企業裏,畢業生也因能力的出衆而倍受重視,機會比一般畢業生爲多。
       西方國家領先世界各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培養了一大批主動面對問題、用系統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精英。中國人不比西方人差,過去是我們在教育方法上的認識不足,現在認識到了,積極採用行動學習法等先進教學方法,我們的學生趕上、超過西方,只是個時間問題。現在,我們要大聲說:我們行,我們可以是最好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