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業的“三選一”對號入座

 
       綜觀世上成百上千種職業,細分之下,無非有三類,從政、從學和從商,各有各的收益所在。正常社會形態下,人們擇業只能三選一,很難兼得。心底裏真正認可哪類的價值、收益和工作方式,就去從事哪類職業,當是上策。
        從政爲官,主責是維持社會秩序,正常社會形態下所得有三。一是左右社會進程的成就感,樂得看着衆人在自己設計的規則下前行,歷史記錄下自己的決策;二是隻要所爲符合規則,就能有旱澇保收的正常收入,衣食無憂;三是有朝九晚五之外的自由時間,正常社會形態下,官員一般是不加班的,尤其是一般官員更沒有義務經常加班加點。社會走向正常狀態後,官員也有三限。一是收入不可能太高,高者如美國總統,年收入也不過十幾萬美元。二是因有權支配納稅人的錢,且個人收入透明度高,隱私權較低,受監督較多。三是在辦公室裏,沒有自由談論世事的權利,而且許多時候自己的觀念要讓位於公衆需求,無權大談個人理想。官員處理政務彈性太大,常常有損公正,所以爲官通常須循規蹈矩,通常的口頭禪應當是“這類事情的規定是……”。
       從學的主責是維護正義、探究真理。學者的所得很清晰,核心是享有社會諸人羣中最高的道義地位。真正的學者會以理想主義爲先,以社會良心自居,不以謀求過多物質利益爲樂,所以在社會上享有最高的道義地位。這種道義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本保證之一。學者個人也因此倍受各方尊重,但其主張的觀點是否爲社會採納則不可預知。正常社會狀態下,學者的物質收益當可保障其很體面的生活,但也僅此而已,不會大富。學者亦會受到公衆道義上的監督,但較之官員也許少一些制度上的監督,稍自由一些,主要靠自律。除做學問的學者外,真正意義上的媒體記者編緝、教師、非贏利社會組織的工作者,一般都應屬廣義上的學者之列。企業、政府裏的技術人員,理想主義色彩濃烈的,也屬偏學者類的。當今的現實社會裏,由於過去幾十年對學者的持續打壓,其中尤以五七年的反右爲最,理想主義在中國幾乎徹底消失,時至今日真正的學者少之又少。人們平常往往會議論官學勾結和學商勾結。名義上尚存的學者羣體,道義地位有正在迅速滑坡的嫌疑。若再不重拾理想主義,整個社會將失去良心,社會秩序也將很難建設。學者的口頭禪應當是“這事應該……”。
       從商的主責是提升社會生產效率和創造經濟價值。商人當以利益爲先,物質所得可能最高,工作、生活的自由度也最高。從商成功者,也不缺在事實層面上左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樂趣。但商人一要受官員和公衆制訂的規則(主要是法律和其它規制)約束,二要受學者們的道義監督,社會話語權、道義地位均不高。在企業工作的絕大多數人屬於從商的範疇。中國久遠的歷史長河裏,商人一直位居下九流,加之部分商人有官商勾結、違法行事的劣跡,社會地位一直不高,被其他強勢羣體修理便是家常便飯。近十幾年來重商主義有所擡頭,人們的金錢意識空前高漲,商人的社會地位隨之有所提高,並有望進一步提高。商人的口頭禪應當是“這事得……纔有成效”。
       近十幾年來,我國的特定社會環境造就了一些官、學、商三棲明星。典型的人物肖像是:學者思維,凡事“應該……”;官員的行動取向,凡事官本位;商人的利益取向,凡事皆以錢爲最終目標。於是,在許多人的眼裏,三棲明星纔是人生最高追求。但此一時、彼一時,和諧社會的各種治理措施,有望重建社會價值體系,讓三類人各歸其位,各行其是,互有制約。唯有此,社會纔會真正和諧。有這種“三選一”牢籠的適度約束,並非壞事,因爲絕大部分人只要沒有約束,就會做出一些只利自己,有損羣體利益的事情。
選哪一類職業,取決於每個人對各職業現實利益的判斷,以及對未來利益的預期,無所謂對錯,只是一種選擇而已。選擇了,願賭服輸就是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