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積分微分PID

比例積分微分PID

因本人剛開始寫博客,學識經驗有限,如有不正之處望讀者指正,不勝感激,也望藉此平臺向大家學習。這一篇文章是控制理論中介紹的第一種算法,PID控制器。

 

PID算法簡介

控制系統的設計目的是滿足各種性能指標,當通過調節放大器增益不能全面滿足性能要求時,就需要在系統中加入新的裝置來補償原來的系統性能,通常將這樣的裝置稱爲校正環節、補償環節或者控制器,比如PID。

 

PID控制原理

典型的PID系統結構如圖所示,由此得到系統輸入輸出關係式

其各部分參數作用如下:

比例:反映調節系統的誤差信號,增大系數,可加快系統的響應速度,減小穩態誤差;

積分:消除系統穩態誤差,提高控制精度,係數越大,積分作用越弱;

微分:反映誤差的變化趨勢,可加快系統的響應速度,縮短調節時間。

 

伺服電機三環控制原理

運動伺服系統一般爲三環控制系統,由內而外依次是電流環、速度環、位置環。

 

1、電流環

電流環的輸入是速度環通過PID調節後的輸出,這個輸出再與“電流反饋”做差在電流環內部進行PID調節後輸入給電機。“電流環輸入”是電機的每相相電流;“電流環反饋”是驅動器內部的每相霍爾元件反饋而不是編碼器的反饋。

2、速度環

速度環的輸入包括位置環通過PID調節後的輸出和位置的設定輸入,稱爲“速度設定”。“速度設定”和“速度環反饋”做差並通過PID在速度環內做調節,輸出便是電流環的輸入,這裏速度環的反饋來自於編碼器的反饋值經過“速度運算器”得到的。

3、位置環

位置環的輸入是外部的脈衝,外部脈衝經過平滑濾波處理和電子齒輪計算後作爲“位置設定”。“位置設定”和來自編碼器反饋的脈衝信號經過偏差計數器的計算後通過位置環PID調節輸出位置。

 

PID算法的特點

對被控對象的數學模型要求不高,所以對於建模困難的複雜系統而言,PID是不基於模型控制的可選方案。

調節方便,PID控制滿足二階指數穩定,所以通過合理的選值調參,就能實現系統的穩定快速準確跟蹤。

適用面廣,目前PID依舊是工業界的主要控制方式。

 

PID的個人理解

1、單獨的P(比例)是將差值進行比例運算,顯著特點是有差調節,有差的意義是調節過程結束後,被調量與設定值之間可能存在殘差,殘差通過比例關係計算並增加比例,即可有效減小殘差並增加系統響應,但易導致系統激烈震盪甚至不穩定。

2、單獨的I(積分)是調節輸出信號變化速度與差值信號成正比關係,如果差值大,則積分環節的變化速度大,如果增大積分速度(也就是減小積分時間常數),控制系統的穩定程度將會降低,直到最後出現發散的震盪過程。這個環節最大的好處是被調量最後沒有殘差。

3、PI(比例積分)是綜合P和I的優點,利用P快速抵消干擾的影響,同時利用I消除殘差。

4、單獨的D(微分)是根據差值的方向和大小進行調節,調節器的輸出與差值對時間的導數成正比,微分環節起輔助的調節作用,可與P或PI構成PD和PID調節。優點是可根據被調節量的變化速度進行調節,賦予調節器以某種程度上的預見性,增加系統對微小變化的響應特性。

5、PID可以使系統更加準確穩定的達到控制的期望。伺服電流環的PID常數一般在驅動器內部設定好的,速度環主要進行PI控制,位置環主要進行P控制。

位置環、速度環的參數調節沒有固定的數值,要根據外部負載的機械傳動連接方式、負載的運動方式、負載慣量、對速度、加速度要求以及電機本身的轉子慣量和輸出慣量等等很多條件決定,調節的方法可在外部負載的大範圍內將增益參數由小往大調,積分時間常數從大往小調,以不出現震動超調的穩態值爲最佳值進行設定。

 

參考文獻

現代控制工程基礎 劉春生

先進PID控制Matlab仿真 劉金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