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經的調皮

上學的時候,最害怕學習魯迅的文章,原因無它,不是學起來滿腔愁怒火,就是要背誦,每次翻到文末,看到請背誦某某自然段的時候,就悲從心來。

他的文章有的背起來的確膾炙人口,比如紀念劉和珍君,即便參加工作了,每次舒舒不得志的時候,也會吐出一句真的勇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以此寬慰自己的人生。

我覺得以上學時候的心智,是很難體會魯迅文章的精華的,我們真正懂得魯迅的深意是在工作之後,是在人情練達之後,是在自我投降這個世界之後。只有走到了路的這段,你才能體會魯迅文章字裏行間的意思,才能體會到譏俏裏的暖意。

古人說,人無癖好不可交。魯迅的癖好很多,最出名的是搞文學打嘴仗,喜歡版畫。當你明白他的這些癖好之後,你就開始漸漸明白,魯迅其實是一個一本正經調皮的人。

近日讀魯迅的《故事新編》,發現這真是一本諷刺幽默集。魯迅一本正經的調皮,在這裏面表現的淋淋盡致,在這本書裏,魯迅通過重新構建上古的幾個故事,諷刺今人今事之現象,讀起來異常好玩。

《故事新編》這本書很薄,薄到一個上午就可以讀完。裏面的故事卻很有趣,無論是補天奔月出關,還是起死非攻采薇,每個故事都予以了新的意義。所有文章裏面,我最喜歡他的理水,個人覺得這篇文章是《故事新編》裏的精華,是一部活脫脫的今人現形記。

理水重新構建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如果只是重複這個故事,那麼這篇文章就沒什麼意思了,如果只是說大禹這個人,那麼這篇文章也沒什麼意思了,理水這篇文章好就好在因爲大禹治水的這件事,引發的各種人的故事。

現在我就重點說說這篇文章中幾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故事一:

吃飯不成問題的學者們不相信大禹治水,甚至都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會有大禹這個人。

文中有個學者甚至削去五株大樹樹皮,用吃剩的麪包末屑和水研成漿,調了碳粉,在樹身上用很小的蝌蚪文寫上抹殺阿禹的考據,足足花掉了三九二二十七天功夫。但凡是要看的人得拿出十片鮮榆葉,如果住在木排上,就該給一貝殼鮮水苔。

這個故事即便是以今天的眼光去看,也很有意思。在我們生活的周圍,肯定存在很多這樣的學者,事情還沒有開始幹,就開始給予否定的結論,而且爲了證明自己的正確,他們總能給出一堆證據充足的論證。

文中的學者肯定是知識付費最早的開拓者,在今人大談知識付費潮流時,早在遠古時期,老祖宗就知道了用嫩榆葉鮮水苔換取知識。好吧,我們其實都是老瓶裝新酒,玩着祖宗剩下的東西。

故事二:

然而“禹”究竟是一條蟲,還是一個人呢?卻仍然是一個大疑問。

好吧,幹活的人似乎總是被人忘記和懷疑,這雖然讓人鬱悶,卻又好像理所應當。這點,大家都深有感觸吧!

故事三:

大員訪問民情時,學者們紛紛倒戈。災情倒並不算重,糧食也還可敷衍。至於那些下民,他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況且榆葉裏含有維他命,海苔有碘質。飲料呢,要多少有多少,一萬代也喝不完。

大員們說,路上勞頓,不辦公,也不見客。一直到第五天的午後,傳見下民的代表。

這活脫脫是一幕官場現形記。

故事四:

下民的代表一開始並不願意做代表,後來大家把他圍起來,連日連夜的責以大義,說他不顧公益,是利己的個人主義,這將爲華夏所不容,激烈點的,還至於捏起拳頭,伸在他的鼻子跟前,讓他付這回水災的責任。他瞌睡的要命,心想與其逼死在木排上,還不如冒險去做公益的犧牲,便下了巨大的決心,到第四天答應了。大家就都稱讚她,卻又有幾個勇士,卻又有些妒忌。

強迫他人幹他不願意做的事情,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鞭笞別人,一羣人對另一羣人指手畫腳,覺得是非清白道理只站在自己這邊,上述的小故事,在我們現今網絡裏,不正理所應當的肆意橫行嗎?

故事五:

大禹治水成功後的敘述,簡直經典的不要不要的。恕我不在這裏畫蛇添足。我覺得要理解這篇文章的精髓,一定要自己翻出這篇文章來看看。

《故事新編》更多的時候像是一部寓言,通過上古的神話和歷史故事,諷刺了很多本該諷刺的對象,就像所有的故事一樣,我們不是在講故事,我們是在講生活,講人性。

魯迅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作家,就像他喜歡的版畫一樣,性格也棱角分明。然而再理性的作家,也有感性的一面。魯迅在怒向刀叢覓小詩的同時,也會說出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

要知道,他有時候是真的一本正經,有的時候是一本正經的調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