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我看的不是科幻,是核心價值觀


昨晚連夜看了賀歲片中呼聲很高的《流浪地球》。中國第一次拍科幻片,個人感覺仍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部電影的好壞有技術和敘述手法層面的評價,也有影片所表達出來的核心價值觀的評價。關於核心價值觀,這部影片的視野雖然比以往的都有所提高,但如果細細品味,還是沒能達到一種境界——主要體現在:生死攸關時刻,個人以英雄般的犧牲來實施拯救,而影片中出現的未來人類管理的最高機構“聯合政府”卻未能真正履行其真正的職能。或者說,編劇對“聯合政府”意義的理解和描述仍然有些狹隘。這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

我們都知道,一部影片呈現在觀衆面前,需要經歷非常多的工作環節。在這些環節裏面,第一個環節是撰寫劇本。有些電影的劇本純粹是由編劇撰寫出來的,有些則是通過現有的文學作品改編的。我查了一下《流浪地球》的編劇,一共有8位,原著作者劉慈欣只是其中一位。8位編劇的合作也算是頭一回,像國外知名的科幻電影《地心引力》、《重返地球》、《後天》等也只是2-4位。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科幻類影視作品所涉及的科普知識繁多,編劇自然要比其他類型的要多。在多個編劇共同創作的情況下能達成一個統一的故事核心也是非常有挑戰的。2017年我和朋友們聯合出版了《美好家庭+》一書,也體會過那種共同創作的經歷。所以,我對這種多位編劇一起創作的方式表示讚許。

對於“聯合政府”這一新名詞的呈現,由於我沒有看過《流浪地球》的原著,不知道原著裏“聯合政府”的職能是如何描述的,從影片看來,我感覺這個聯合政府到了最後時刻把地球人類給遺棄了,特別是那段最後的播報——在空間站裏,我們已經冷凍了受精卵,帶了種子,人類的歷史已存入電腦,我們將會在另一個地方延續人類的文明......這讓我感到地球上的人類非常孤單。這裏仍然有“不平等”,那些能逃離地球的人類——擁有特殊才能的人,能夠成爲宇航員的人,在太空裏仍然還有存活和再建家園的希望,而那些在地球裏的普通人類只能等死。而當時的情況是,空間站仍然有能力救援他們,還反對中國航天員用空間站的燃料來輔助木星氫氣的燃燒來推動地球的前進,這裏有點“見死不救”的味道。而最後,宇航員自己擅自做了決定才獲得聯合政府的同意,又以這樣的方式來渲染了個人的英雄氣概。

這讓我想起美國早期的一部科幻電影《超時空接觸》所表達出的核心價值觀——we are not alone.——我們並不孤單。兩部影片都同樣在講“希望”,而《超時空接觸》的希望是讓人心安的希望,《流浪地球》的希望則像是沒有了呼吸的人類恢復了呼吸,仍然得依靠氧氣瓶——一根稻草似的希望。雖然《流浪地球》在很多細節中也傳達出了團結和友愛,但仍抹不去那種孤單感。最後大家一起努力,逃過艱難的一劫,可是地球仍然在流浪,仍然很孤單。


影片裏的“聯合政府”的職責和功能的描述顯然還不夠成熟,這種不成熟感原因可能源於人們如何看待“未來的人類如何共處”。


“聯合”到底代表着什麼?

最高管理機構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他們仍然是掌管着主動權,優先權的一羣人?

我覺得,如果未來的管理機構仍然是這樣,那麼人類仍然是止步不前,和現在沒有差別。而人類的發展趨勢不應該是這樣的。聯合應該是合作、互通、以及統一的——我們必須有統一的價值觀,我們是一體的,是不能分地球和空間站的,是共存亡的。如果我們選舉出來的“聯合政府”保護的只是逃離地球人類的利益,那麼我們選舉出來的不是管理機構,是一羣有優先條件的人自發地聚集在一起,保護這羣人的利益。如果說要保留人類的根,讓一部分的人存活,那有問過所有在空間站裏的宇航員的意見嗎?他們是否也願意看着自己的親人留在地球裏滅亡,自己去尋找新的家園?

我所期待的畫面是“聯合政府”有着一種以所有人類命運爲出發點的機構,永遠和人們共存亡的機構。就如巴哈伊信仰中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萬恩造物主永遠不會拋棄我們,祂每隔一段時間就通過其顯示者向我們表明祂的意願和目的。“聯合政府”的角色應該就像上帝派遣的先知那樣,像保護自己的孩子那樣帶領和保護人類。

當然每一部電影的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電影的核心價值觀非常重要,這個能帶給人們什麼樣的思考。《流浪地球》所帶給人們的思考仍有它的可嘉之處,如團結的畫面,如人類渺小,我們會遇到一個“至大災難”的模擬等等,這些都有警醒作用。

觀影后,我問我先生:“這部片子讓你感動了嗎?”

他說:“感動倒沒有,沒有淚點,對比印度電影在“感動”方面,中國電影還是有很大距離的,不過在電影科技上中國算是有很大進步了。”

嗯,每個人都有各自觀影的感受,這僅僅是我的感受。我仍然對《流浪地球》的創作團隊表示感謝,每一種創作的呈現都會有不同觀點的反饋,我相信中國的電影人有那種虛心上進的精神繼續創作出更好的電影來。而核心價值觀的呈現和技術沒有什麼關係,和人的心靈有關係。期待那時候的作品。


歡迎閱讀其他影評:

影評|張艾嘉的《相愛相親》

《七十七天》|我們想要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奇蹟男孩》│你身上有潛藏的“歧視因子”嗎?

《後來的我們》,我追的不是劇,是一縷清風

《摔跤吧,爸爸》∣關於女孩的教育

回家|《敦刻爾克》觀影感

影評|逃離《房間》,海闊天空

影評∣《大魚海棠》

《找到你》,一部不能只談女人的電影

《你好,之華》|那些年,喜歡過的人,收過或寫過的情書


夜鶯

一隻用文字喚醒人們的鳥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