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項目經理很難有節操的選舉

好多好多年前上小學,那時就出現了等級制度,是什麼?

班長!

雖然小學時候的班長除了上課時喊起立,代收班費(保管大部分是老師乾的)其他也沒啥特權了,但是我們往往還是很羨慕“班長”這個角色。因爲很多時候“班長”這個名號代表了以下幾點:

1、跟老師走的近

2、班長犯了錯老師很少會劈頭痛罵。比起我們這些從小就被老師看成一坨扁shi的學生來說,簡直太幸福了

3、少先隊或者升中隊長有優先權

4、老師很少會把你家長喊來學校“共同教育”,這點你懂得

5、抄作業“有資源”

 

當然還有很多方面,這裏不一一贅述。要全部列出了,列一天都可能完不成。

不過大家是否忽略了一點。這個“班長”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光陰倒流N年,我們會發現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大家都是從幼兒園拖着鼻涕上來的小稚,老師選定班長除了入學測驗評分外(我上小學那會連這個都是null),幾乎沒啥特別的手段作爲選定班長的依據。

 

這時,更多“睿智”的老師會採取以下方式:

1、空缺一段時間(如一個月或三個月)的班長職位,到點讓大家投票選舉。據說現在有的小學就是這麼執行的,這已經是非常先進的班幹部民主選舉制度了。

2、根據入學評測分數+學生長相+身高因素綜合決定。

大家不要小看這一點,選班長還是需要有藝術的,除了有一定“文化基礎”(入學評測),長相很重要,如果長相很猥瑣一般做不了班長,老師也是有審美觀的。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身高,要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老師管理一幫腦殘小學生,必須選擇一個相對“人高馬大”的學生,這樣才能“震懾”住其他學生,試想一下,如果找個矮子,譬如像我這種矮瘦子(現在是矮胖子),很可能不但管理不了學生,還會促成班級裏產生其他小霸王勢力與之抗衡。

當然,我見過很多高個子在1-2年級是班長,到了3-4年級根本沒啥長個的班長被老師廢掉的情況也有。

3、根據家庭背景指定。

這點是我親身經歷的情況。在我小學入學時,經常看到班裏有個女生家長來學校和老師“敘話”,很快,開學才一個星期,這位女同學就被任命爲班長,到後期各種少先隊、中隊長(大隊長)、三好學生等一路綠燈(想當年我”幹”了很久才混到小隊長,還因爲不討老師喜歡被”免職”了)。

長大後我才知道,這位女生的家長除了給當時的班主任送禮外,還是某校領導的親戚。在這種強大的“背景下“,她成爲班長就變得那麼的理所應當。

 

其實以上三點情況會躺槍大部分老師和班長。當然,現在很多小學採取了根據期末考試成績來競選班長的制度,一切走“民主“形式,沒人有特權。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內幕的班長”往往有一些隱性特權,譬如老師特別關照,有時還能代爲保管班費(班費能幹啥?你懂得,不要告訴我你小時班費就是僅保管而已,不挪用?真的嗎?),相反,走“民主”道路走上來的班長除了上課喊起立、舉隊旗外幾乎沒啥特權,有時出了些小狀況還會被老師立馬廢掉,該罵照樣罵,我鄰居家的小孩就是因爲教師節沒有送鮮花給老師,結果老師隨便抓了一個毛病讓其下野了,換了一位“很乖巧、很機智”的學生做了班長。

 

這個問題留給大家思考,也許看文章的很多童鞋還沒有Baby,我們接下來看今天的主題(注意:僅僅代表個別現象)

“爲什麼項目或團隊管理者很難有節操的選舉”。

曾有一個網友在QQ上和我發泄。他說他所在的項目團隊中,有兩個人能力相對比較強(假設是A和B),其中A是草根出身,從基層程序員拼上了項目經理候選人之路。B帶有些關係戶(據說起初是某客戶介紹進來的),但是B也很努力,同樣幾年後成了項目經理候選人。

如果要按民意,大家肯定傾向於A,可能是因爲A的出身“感動”了大家。大家不喜歡B,最關鍵的是B“萬惡”的關係戶出身。

於是,在一次最終員工投票時,A以70%的得票率把B甩出了十條街。

當然,部門領導也不是傻蛋,他很清楚的知道這種候選人最後選誰都會導致另一方出現心理或肉體上的問題,何況這兩者確實都是骨幹。儘管領導是傾向B的,但是迫於民意和一些全局考慮(其中就包含B的客戶也打過招呼),部門經理索性把團隊人員重新調整,拆分成了兩隊,其中A和B分別帶領一個小隊,於是,兩個項目經理同時出現了。

彷彿一切都平靜了,大家甚至拍手爲部門經理鼓掌。但是一段時間後,我們上面講到的“小學生班長定律”卻悄然出現了。

人無完人,何況程序員。A和B在項目中都會遇到一些問題或犯一些非原則性的錯誤。然而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態度上,部門經理來卻沒有像前面任命項目經理那樣的“公平”,譬如:

1、經常在部門會議上批評A

2、團隊考覈時給B隊的分數要明顯高於A隊。雖然這兩者的業績和失誤都是大同小異的。

3、B隊有顯著的特權,譬如加班費的報銷,不管是從額度還是報銷週期上都比A隊更加優越。

4、經常會把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員工放到A隊,有時還會把一些優秀的員工從A隊調整到B隊。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能否猜出最後的結局?

我們sleep(1024秒)。

。。。。。。。

。。。。。。

。。。。。。

答案揭曉:

經過一段時間後,A隊變成了垃圾回收站,其隊員不是新手就是菜鳥,項目問題錯誤百出;B隊成爲了部門的精英隊,屢屢得到客戶、老闆的好評。最關鍵的是,以前一直支持A的同事也逐漸“明白事理“:哦~~~,原來B的能力果然比A強。

到了年底,兩個項目團隊重新歸併成一個,B成爲了大隊項目經理,而A成爲了大隊項目經理助理。

這好像又是那麼的順理成章,因爲最終大家年終再次投票時,B以90%的得票率甩A二十條街。

 

故事講完,今天不點破任何道理。因爲此時我發表的觀點很可能會破壞大家的想象力。技術和職場的關係,大家還是見仁見智的比較好。

 

當然,如果要把上面的例子再往上升一層,大家大可把A和B想象成部門經理或者公司高層之間的“選舉“。

 

(注:本文只是引發大家思考,並不代表全部現象(或許只是少數、極少數現象),如果你多年後回首現在的領導,你會發現B的影子也許就在你的身邊

————————————————–

【你如果不愛讀書、不愛看新聞、不愛學習,沒關係。我來做你的”陪讀郎”】

奴隸我的方式:請關注微信訂閱號:程序員在囧途。

每天講故事、講商業模式、講技術給你聽。

q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