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light《暮色》 ——一劑俗套而唯美的愛情毒藥

這是一個唯美得足以令人傾倒的愛情故事,因爲你不能抗拒它的浪漫與純真;同時這也是一部俗套得足以令人膩厭的泛類型片,但你卻不能拒絕它的唯美與觸動。當金色的深邃瞳孔閃射出勾魂攝魄的能量,當渾然天成的速度感與力量感在瞬間迸發出致命的吸引力,當柔亮的陽光穿透那具閃耀着金色光點的身體時,Bella知道她愛上了Edward。

Bella將自己流放到了福克斯這個偏僻且終年陰雨的小鎮上。她怎麼也想不到,就是這個抉擇,讓她與他相遇在命運的十字路口。眼神交會的那一瞬,彼此之間已經明白,等待他們的,除了幸福的誘惑,還有危險的深淵。互相傾心的兩人,在愛情與危險間擺盪,一起度過新鮮而刺激的每一天,就像久違的陽光一樣,灑落在浪漫的暮光之城。Edward擁有迷人的外表、超人的身體,又有看透人心的本領,而Bella只是一個天生運動神經差、皮膚蒼白得像生病一樣的普通女孩。時間的輪盤對他是凝固的,對她卻是飛速轉動的。他的青春將永駐,她的青春終將腐朽,他們兩人的世界,真的存在着交集嗎?從亞當、夏娃偷食禁果開始,面對愛恨交織的慾望旋渦,人類總是無所適從。幸福緩慢地前進,波瀾伺機而動。當一個脆弱的少女要融入一個非常人世界時,她所面對的危險,遠比與善良的魔鬼接吻艱難得多。這段跌宕起伏的冒險故事在經歷了白天美好之後的暮色時分纔剛剛拉開序幕。

影片根據史蒂芬 梅爾的暢銷之作《暮光之城》改編,僅在美國本土,《暮光之城》系列的銷量就已超過200萬冊。在世界許多國家,它也是名列榜首的暢銷書。2005年,史蒂芬 梅爾初試啼聲之作。在整個2005年,Twilight是人們談論話題最多的暢銷書,上市短短几周,該書就一飛沖天,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5名。之後該書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56周之久,其中有5周是名列榜首。

Twilight營造出了一種挑撥慾望而又止乎於禮的浪漫情結,這種以假亂真的浪漫情結,恰好能夠滿足少女花癡般的幻想,構建出現實無法賦予的夢想空間。片中將青少年的心理特徵描寫得細緻入微,尤其是青少年期的心理張力呈現出動盪不安、兩極徘徊的特徵,將影片中的關於愛情的矛盾與暗示,以及欲罷不能的慾望糾纏、愛與自持之間的衝突納入青春期的思維結構之中,並順延着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線索,以泛類型片中的吸血鬼愛上了人類的熒幕形象,締造出了吸引數以萬計的青少年的奇幻愛情童話。

毫無疑問,影片男主角Edward的角色塑造將是撐起整個浪漫與唯美的重點,原著裏面將Edward描寫爲“他美到令女生尖叫”,他應該美得驚豔、擁有無以倫比的超人力量,他能讀懂人的思想,是一個青春永駐的英俊少年。用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詩句形容,就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驚鴻一瞥的震撼美感。年僅22歲的Robert Pattinson擊敗了5000名候選者出演Edward,相比原著裏面Edward的描述少了幾分驚豔的美感,但是卻還是能夠讓人印象深刻。他飾演的Edward是一個青春永駐的“素食主義”吸血鬼,吸血鬼在類型片中的形象常常與鮮血和親吻密切相連,尤其當愛情成爲影片主題的時候,更是將吸血過程中的“二次親吻”視爲情慾的象徵。雖然Pattinson長相不算出類拔萃,但是蒼白的臉龐中卻有銳不可擋的貴族氣息,也許這正是他脫穎而出的原因。影片中Edward的角色塑造正是將永生不老注入青少年生命的話題之中,鑄造出一個處於人生征程完美階段的吸血新貴族。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卡維爾曾是原著作者斯蒂芬妮 梅耶選擇出演愛德華的第一人選,但是等到本片的計劃進行到拍攝階段的時候他的年齡限制了角色的塑造。亨利 卡維爾是我很喜歡的男演員之一,他身型健碩、相貌英俊,我曾設想,如果是他來扮演男主角Edward,是否更有詮釋Edward的力量。女主角Kristen Stewart飾演的Bella少了一份豔驚四座的美麗,甚至看上去有些男子氣,但是與女子氣的Edward正好形成了陰陽兩極的悖論性互補,片中豆蔻年華的兩人在戳破禁忌的推拒中,上演着如履薄冰般的小心奕奕,又如同上癮毒藥一般地難以抗拒,將成人式的慾望和愛情橋段納入青少年的心理結構中進行描述、解構,這也爲現實與幻想留出了暢想的空間。

沒有驚豔美感的吸血新貴族,沒有沉魚羞花之貌的蒼白少女,卻能讓一個氾濫、俗套的愛情故事變得卓有成效,關鍵還是在於原著讀者的捧場以及翻拍原著造勢聲浪的雙重保險;同時,基於挑動情慾卻止於肉慾的尺度控制與青少年對於幻想與浪漫的追求也是將這劑俗套而唯美的愛情毒藥推至票房寶座的另外因素。

(原創保護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作者授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