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上) ——一出命運浮沉碰撞的交響曲

儘管大部分人對這部重金打造的影片噓聲一片,也有媒體認爲馮小剛這次大手筆製作這種氣勢堂皇的文藝片是一個危險的轉型和嘗試,其實可以說在國內拍攝這種高成本的大筆製作從來都是賣力不討好的,它雖然在宣傳噱頭上排山倒海,也可以力挽狂瀾地招攬絡繹不絕的觀衆,使得票房上還不至於敗兵慘將,但是觀衆始終會認爲影片裏似乎除了眩人眼目的氣勢如虹和刺激感官的尚還半生不熟的稚嫩特技效果,始終還是缺少一些實質性內涵;就像內地的觀衆看慣了低成本製作的人文類型影片,低廉的投入成本,並不知名的二、三線演員,彷彿要隔絕掉所有的經濟成本,認爲那纔是最具中國傳統敘事觀及人文精髓的土特產。

難道他們就不曾看到《夜宴》雖然燒掉了大把的鈔票在邀請一線演員和場面揮霍佈置上,但卻把最豐富深邃的人文內涵包裹在了其中嗎。震顫心靈的人性衝撞、絲絲入扣的劇情推衍,難道就因爲它有一個精緻奢華的包裝就被排除在優秀影片之外嗎。

 如果說輿論的力量就是被奉爲大衆信服的圭臬,那麼我不得不轉向其悖逆面——主觀偏好,做那一小部分人,做一個人被《夜宴》觸及了內心深處某種情感的人,即便這種情感是隱祕的,它也會隨着我的字裏行間悄無聲息地流露繼而靜謐般地釋然。

先不說對影片中女主角婉後扮演者章子怡和的男主角太子無鸞扮演者吳彥祖的特別偏愛;也不說影片中華美絕倫的場景佈置及扣人心絃的動作場面;且說馮小剛對片中人物性格恰倒好處的刻畫及對故事結構絲絲入扣的精心鋪陳,就足以使得觀影者深陷其中,對故事構架充滿探究。 

1 欲 望       

馮小剛說過《夜宴》是一部關於人的慾望的影片,是一部在敘述慾望中展示人性的糾葛與碰撞的影片。影片中的每個人的慾望都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每個人都有需要,需要的過分化與擴大化造就了慾望。其實很多時候慾望與權利是互爲依存的。厲帝弒兄篡位,也不見得他的慾望全是江山,更多的還應該是對先帝的皇后婉後的慾望。權利和江山是作爲一種中介的手段爲他的慾望鋪路搭橋的;對婉後的慾望使得他去得到權利,權利的威懾力,使得他得到了江山與婉後。慾望越大,就會得到更大的權利;更大的權利又驅使慾望的深度擴大化。      

殷太常老於世故,精於謀略,對於宮中的一切洞若觀火,在經歷了三代朝王以及厲帝的弒兄篡位之後,他醞釀出了別樣肺腑,想將自己的兒子殷隼推向皇帝的寶座。      

 婉後天生麗質、天資聰穎,卻不幸被置於爾虞吾詐的皇宮,在這裏人人都包藏禍心、勾心鬥角;這便使她蛻換成一個心機深重、防禦重重的女人。她傾國傾城,對於謀略駕輕就熟;她可以玩弄權術,並且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她內心刻毒,對於眼前的絆腳石從不心慈手軟。她的慾望是她走向滅亡的根源,她的美貌與地位把她置於一個別人無法望其項背的極致高度,這正是她醞釀權利與江山慾望的契機。       

太子無鸞一方面爲爲父報仇這個重負而備受折磨,一方面又爲是否採取單純的復仇行動而躊躇不前。他心思細密,善於思考,因爲無法將自己降格爲一個單純的復仇者,他總是在虛幻和現實中掙扎,這也使得他天經地義的原本高尚的復仇行動失去了本該擁有的光輝和榮耀。他內心孤獨陰鬱,總是不停地向外界試探,希望爲自己內心的復仇模式找到一個莊嚴尊貴的終極平衡點。然而內心爲復仇而經受的痛苦掙扎,對王叔厲帝弒兄篡位、奪己所愛的專心刻骨的仇恨,爲婉後的背叛與薄情的哀怨及無奈,使得復仇的慾望最終還是以燎原之勢吞噬了他的內心。

2 陰謀背後的複雜與單純

在《夜宴》中,每個人都在身不由己地策劃着陰謀。      

青女是唯一單純天真的犧牲品,她從來不懂得策劃一場陰謀,卻總是會被陰謀牽扯其中,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她的單純是她所有命運的因果。種善因得善果本是天理倫常,可怎麼一到青女這裏,便失去了其效力呢。其實我認爲青女是單純的,是善良的,可是單純善良的人不一定都能種出善果。在宮廷中,所有的人都是獨善其身、勾心鬥角,唯獨青女不會;她的單純就像一把雙刃劍,但更多的時候這種淳樸天真是可怕的,她不會察言觀色,不會迎合衆人,更不會趨利避害;如果不是自己的兄長殷隼和父親殷太常的庇護,她根本沒有在宮中生存的能力。這也是唯一令我感到不妥的一個劇情設置,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更取決於後天生長的環境,按照科學的觀點,青女成長在爾虞吾詐的皇宮,家裏更有老謀深算的父親,是不應該長成如此這般的天真純粹的。不過劇本做此種角色安排想來也是爲了劇情的鋪陳吧。      

青女是婉後陰謀背後的一顆棋子,同時也是一塊絆腳石。青女的願望很單純,很簡單,只是想跟太子無鸞在一起,可是殊不知她的願望就是婉後心中最脆弱的隱痛。如果青女是個聰明的女人,她就不會對婉後提及這個願望,就不會向婉後訴說與太子在夢中相會的情景。這便是她種下的惡果,即便這惡果僅是對一個善妒的惡毒女人而言的,可是它始終充滿了惡意,這惡意讓陰謀與仇恨的種子滋長。雖然青女曾經成就了婉後的陰謀,但是在厲帝大宴羣臣的時候,她又成爲了一個完完全全的攪局者,令人哭笑不得。倘使她沒有出現,那麼厲帝勢必喝下婉後敬的那一杯毒酒,厲帝先於其他人死了,其他人也就不會死去,當然這僅僅是一種主觀的猜測而已。青女來了,所有的事先設想全都亂了套,婉後在無奈與憂懼中更加深了對青女的仇恨。       

青女是勢必要死去的,就像所有包藏禍心的人謀劃的陰謀最終都無所遁形一般,青女單純的死亡讓所有的陰謀與機關算盡都在一瞬間敗露崩解了。就像厲帝說的那樣,“或者,百般算計不如一顆單純的心”,陰謀背後的複雜與機關算盡往往是得益於單純心靈的忽視和接納,但若非那單純的心,陰謀與算計又怎麼會如此迅速的敗露瓦解。      

其實人性中的複雜與單純的界限從來都不是那麼涇渭分明的,只是在青女的身上被體現的淋漓盡致而已,這也就更註定了她命運的悲劇性。

(原創保護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作者授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