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pted《錄取通知》 ——在質疑的社會陳規中把握自我

有的人說這是一部充滿青春氣息的校園鬧劇,也有的人說這是一部荒誕不經的搞怪青春電影,然而我則認爲這是一曲關於夢想與追求的激情頌歌,是一個關於擺脫社會既定規則去實現自我價值的故事;在它看似荒誕不經的外表下流露出一種對於社會陳規和空洞現實的尖銳批判,並充滿了渴望衝破社會思維定勢而擁抱自我夢想的雄心壯志。 

影片中的主人公巴特比蓋恩斯(B)是一個高中畢業生,因爲連續被八所大學拒之門外加之父母傳統保守的思想給予的壓力,使他感到進退維谷。在無所遁形的壓力之下,他和好友絞盡腦汁,做了一個虛擬網站,僱下場地,請了演員,決定自己建造出一所根本不存在的“南哈蒙理工學院”。這所學院的名字縮寫——S.H.I.T,無庸置疑地成爲整部影片中辛辣尖銳的諷刺隱喻。由於虛擬網站上對“自由主義”的解釋與擁護,“南哈蒙理工學院”那一點既能允許任何申請者進入的“Accepted”按鈕招來了無數曾經被那些所謂的正統大學拒之門外的學生們。這些被社會和禮教蔑視的弱勢人羣們在“南哈蒙理工學院”找到了信心與希望,B內心深處被這種無形的力量所打動,於是決心把“南哈蒙”繼續下去。“南哈蒙”尊重每個人的創造性,支持每個人去自我完善,鼓勵每個人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B和“南哈蒙理工學院”是否能在社會的規則和戒律中順利地殺出一條血路?

整部影片以其誇張幽默的橋段,是非分明的二元論世界觀構造的敘事手法,爲我們鋪陳出了一個看似荒誕不經、簡單直接卻充滿了豐富的人文內涵、深刻的隱含寓意的故事。影片通過對被社會拒之門外的南哈蒙弱勢羣體的刻畫而折射出被社會既定規則所左右着的整體人羣;通過對美國傳統教育制度的尖銳諷刺和批判而源引出對整個美國社會成規的質疑和探討。 

同時Accepted也爲我們創造出了一個另類大膽的神話,這個神話教導我們要衝破現實的桎梏並付出自己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和激情去追尋自己的夢想;雖然每個人都不可能百分之一百的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我們至少要盡其所能地給自己一個機會,哪怕這個機會離夢想很遠或者是離夢想僅一步之遙;或許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B,或許每一個人都曾經像B一樣爲了追求自己的夢想而傾注汗水和激情並與現實作着殊死搏鬥;B就存在於我們的精神中,現實與夢想,進退與選擇,堅持與妥協,曾經在每個人的心中成爲一根刺,一道坎,一堵牆,但是我們內心深處的B會教會我們怎樣用堅持與夢想去克服和戰勝它們。

也許在生活中我們曾經妥協,也許在現實面前我們曾經絕望,也許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夢想與希望,執着與堅持還只是一株等待甘露的花蕊,那麼爲什麼我們不能像B一樣一往無前,不能讓這朵嬌弱的花蕊在我們的心血和激情的澆灌下怒放出最冶豔絢麗的花朵呢。

(原創保護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作者授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