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 Children《身爲人母》(上) ——在成人的童話世界尋找人性的出口

如果把American Beauty看做是近年來展現美國社會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情感糾葛及其他們的生活態度和道德觀念的影印本,那麼Little Children一定是一則通過對美國中產階級生活狀態及其精神世界的深入刻畫而警醒着人們的質樸寓言,它就如同是夏雨雨人一般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情感感知和印記。 

或許American Beauty中那過多的現實敘述以及主人公經歷命運波折後卻以死亡收場,會讓觀衆們感到生活有些絕望和殘忍,而Little Children卻摒棄了那以濃墨重彩來渲染難以預料的現實生活以此討得觀衆重視的老式筆調和套路,而是像一位悠然嫺靜的詩人用睿智而充滿溫馨的筆風來撰寫的敘事散文,它充滿了平靜淡雅的敘事氣息,用一種理所當然、井然有序的基調娓娓道來。     

正如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依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所闡述的那樣,Little Children通過對影片中Sarah、Brad和Ronnie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的刻畫,而剖解出了他們人格中的層次,包裹在他們成人軀體中的精神虛體中出自本能的本我衝動通過畫外音的形式響徹於我們的耳際。

這些出自原始慾望以及只遵循快樂原則的衝動與小孩子們那許多無意識的行爲別無二致,只是他們已經成人,基於社會的道德和規範,他們必須剋制本我的衝動,退回到砌着生活規則和道德觀念的牆背後。 

1  We are all little children.  

Sarah——選擇平淡還是激情     

生活有時候平淡得讓你窒息,生活有時候枯燥得讓你厭惡。Sarah是一個被束縛於平淡而枯燥生活的已婚主婦,枯燥無味的平淡生活就像是一副沉重的枷鎖捆綁着她的身體但是卻沒能禁錮住她的精神。由於她是一個文學碩士,因此對於問題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的感悟與她身邊的主婦們大相徑庭、格格不入。與Brad的相遇讓她找回了遺失已久的童貞感和幸福感並且讓她的身體也從平淡乏味的生活的羈絆中解脫出來;她蠢蠢欲動的內心對愛的渴求就像是一個孩童的慾望般顯得理所當然、無止無休。

在她的行爲模式中不難看出她想尋找一種新的生存感,這種願望不僅是迫於冗雜的家庭瑣事、難以推卻的家庭責任以及和丈夫Richard愈來愈緊張和淡漠的夫妻情感,還脫胎於自己深邃的思想,當這種思想與文學式的浪漫交織在一起時必定會孕育出一種不同於生活現狀的全新設想。毫無疑問,包法利夫人——這個法國著名小說家福樓拜筆下企圖擺脫命運捆綁的女人就是Sarah在內心中所盼望和折射的原型。在Sarah的觀念世界裏自己與Brad的婚外情被類屬於自己與現實生活的抗爭以及對前途的選擇,絲毫沒有摻雜進任何的歉疚感和背叛感,這就像是一個天真的孩童完全用以自我爲中心的思想來拒絕和抵制社會倫理和道德意識的衝擊。 

(原創保護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作者授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