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漫筆——齊物論(三九)

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今我則已有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

“俄而有無”,有與無是同時產生的,“俄而”有忽然的意思,正如佛教所說的“一時頓現”。

科學家說,宇宙也是從“無”到有,這就是“大爆炸”理論。有和無是道的一體兩面,無是道的體,有是它的作用。老子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二者其實都是抽象的,所以纔是“玄而又玄”。世界的產生離不開心的作用,宇宙萬物都是心識變現的。就好比我們閉着眼睛,面前是一片黑暗,什麼都沒有,當我們睜開雙眼,外界的事物立刻映現。萬物實際是在不斷的生滅,前一秒的我和當下這個我已然不是同一個我,莊子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如果是用科學的語言來說明,“有”就是能量。物質在形態上有各種變化,但是,能量永恆不變。道體虛無,其中包藏萬有,就像數字裏面的“零”,不是沒有,而是無窮、無限。所以無和有,分不出誰先誰後,無能生有,有又歸無,“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

講完了這番話,莊子又自問:適才我所講的,到底是有所說,還是完全沒有意義?是否也如同鳥鳴一般,沒有什麼實在的意義?語言文字在表達意義,尤其是闡述大道上面,的確是言不盡意。佛陀說自己四十九年沒有講過法,所謂“終身言,未嘗言”。我們一生說過多少話,但幾乎都是廢話!所以,是非的爭辯毫無意義,實在是浪費生命。

“有謂”與“無謂”都不要緊,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言外之意,絕不能“死在句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