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漫筆——養生主(八)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莊子接着又用一小段寓言,重申“順於自然”的道理。

野外的雉雞生活得自由自在,儘管它的一飲一啄,並不是輕鬆得來,但是能在天地間從容不迫的生長,就是生命最大的喜樂。如果是把它畜養在樊籠當中,給它無微不至的照護,雖說它可以被養得毛羽光彩熠熠,神氣十足,可畢竟失去了自由,要仰人鼻息而生,這樣的境遇,動物和人都不願意。

這個世間就好比是人的樊籠,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是我們的枷鎖,能解得開這些束縛,我們就獲得了大自在、大安樂。進到這個“圍城”裏面去容易,但要從裏面出來,並且毫髮無損,這個可難了。

人如果執着什麼,他必然死在這上面。不但世間的一切,就算是佛法,也不可以執着。修道是爲了讓我們的心淨而不染,所以,必須先覺悟,徹底明瞭這個世界是幻有的,我這個身體以及我所有的,也全部是不真實的。有了這種覺悟,還要避免墮入到空虛當中,產生消極怠惰的情緒,所以還要講入世,講歷事煉心。保持身正、心正,以正知正見作爲言語行爲的標準,這才能使自己安處世間,也能影響衆生。

莊子的寓意,是讓萬物復歸於天然,各各現出其本來面目。人更需要活得自在、天真,沒有人爲的修飾,使身、心、神都達到至真至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