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漫筆——養生主(五)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前面庖丁講述了自己學藝的過程,接着提到自己這把刀。

他說一個好廚子,差不多一年才更換一把刀,因爲他擅長使用刀,一般只切割,因而刀不容易損傷。老子講:“大制不割”。這個“割”與“解”的工夫境界相比較,尚顯遜色,遠沒有庖丁的技藝精湛。本來渾全的大道被割裂,我們就只能看到零零碎碎,認爲空花水月便是實體,衆生各以己見爲是,於是“道隱於小成”。諸法平等,法法圓融,沒有什麼高下之分,都能指向真實之際,哪裏是可以隨便詆譭、指摘的?

若是一般的庖人,要一個月就換一把刀,因爲他們總是去砍、劈、剁,這對刀是極大的耗損。“族庖”隱喻的,就是那些不懂得善巧方便,沒有解決問題的智慧的人,煩惱一來,只能被動應付,對治妄念、欲心,靠的是“堵”,往往用力過猛,適得其反。

而庖丁這把刀,已經使用了十九年之久,刀刃仍如剛剛從砥石上磨過一般鋒利。爲什麼刀可以被保養得這麼好?訣竅還是在於用的方法。“彼節者有間”,是說牛的骨節筋絡之間都有間隙,菲薄的刀刃在這些縫隙中自如的穿梭,完全是遊刃有餘。

我們怎麼樣使自己的真心,在染欲的世間保持它的清淨平等覺?關鍵是要懂得隨順,要隨緣。順任無心,恆順衆生,這裏面沒有自己的意思,是無我的。學佛修道,如果是用自己的思維意識去理解,那是找不到契入的門徑的。修行工夫不得力,說明我們沒有抓住要領,一切都要從心地入手,心能轉過來,真的誠了,那佛菩薩便會加持,我們遇到的困難、問題,也就得以迎刃而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