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官會有哪些缺陷要避免?

不要以爲面試官都是經驗豐富,閱歷無數的人。面試官也有缺陷,尤其是面試本身也是一項需要練習和培訓的技能,不是什麼人都會面試,都懂面試。

很多企業的老闆,自以爲自己久經商場,閱人無數,不會看錯人。其實這是不對的。

那麼作爲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面試官,通常會有哪些缺陷呢?

缺陷一: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就是面試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會先入爲主的進入面試官腦海裏。

如果面試官對求職者第一印象不錯,那麼後面的面試過程可能都會傾向於認可求職者的經歷與能力,從而忽略和容忍了求職者的不足與劣勢。反之,如果印象不好,那麼後面的面試過程可能基本上都是不利於面試者的一些問題,或者放大了求職者的這種不利,不足。從而忽略了求職者的優勢。

總之,這種由於首因效應的心理現象,造成的對求職者不利,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會導致招聘的失敗。不能選拔合適的人才進入公司。造成選人偏頗。

缺陷二: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這種心理現象,表現在,在整個的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可能除了第一印象不錯外,其次就是只記得求職者在面試結束的幾分鐘內的表現。也就是這能記得最近發生的事情。

如果某個求職者在面試的前段時間表現不好,但是在面試結束的時候,總結陳詞得到,表現優秀,就有可能逆轉成功,改變面試官的負面評價。

如果面試官,一個上午面試了5個求職者呢,那麼這個面試官可能只對最後一個面試的求職者有印象。從而忽略了前面4個求職者的表現。

缺陷三: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就是面試官在知悉求職者在某一方面的強項或者特長後,會在內心裏放大求職者的這種表現。就像月亮周圍的月暈一樣。形成了一道光環。如果是好的一面,則會想象成很好,例如求職者說到曾經在某企業實習過3個月,就想象成求職者是有經驗的了,會基本的操作了。其實不然,也許求職者只是在那裏混了3個月。

我面試過不少的求職者,有很多說在某方面有2年的經驗等等,其實後來發現,其實根本就什麼都不會,都不擅長。基本功底很薄弱。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厲害。

光環效應,是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與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盧欽斯於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這兩個人的理論,成就了很多的“麪霸”。

這些麪霸,利用這兩個理論去影響面試官。

那麼,作爲面試官,要怎麼面對呢,如何避免陷入這三個心理陷阱呢?

第一,要提升專業水平。首先企業老闆自己也要提升面試水平,掌握面試的技巧與方法,而不要主觀的認爲自己閱人無數,看人很準。招聘也是個技術活。企業老闆要放下自己的身段。

第二,要做好崗位說明書。崗位說明書是對崗位的詳細說明,包括工作內容,技能要求,能力要求,上下級關係,組織結構中的地位等。面試官要熟悉。然後按照這個標準去招聘。這樣面試和考察的方向就有了客觀的依據,而不是想到哪裏問到哪裏。

很多企業,沒有崗位說明書,覺的說不清楚,或者變化太大。這樣就讓面試官招聘的時候太過於主觀,崗位的說不清,讓選人變得看不準。

第三,要規範招聘流程。企業要建立規範的招聘制度和流程。一般至少三輪面試,首先是HR面試基本素養,其次是主觀面試專業能力,最後是老闆定奪大方向。這樣形成合力,集體決策,就可以有效避免招聘的隨意化,主觀化,避免面試的三大心理陷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