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哭聲使人抓狂,但眼淚令人心疼

導讀:除了寶寶的生理髮育和成長,現在很多父母也比較重視寶寶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不得不提,新生嬰兒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年裏只會做出很少的行爲,而在引起父母注意方面我們可能低估了嬰兒的眼。父母若以高度同理心和高度動機對此做出迴應,可以提供嬰兒安慰。


01

眼淚是由鹽、蛋白質和荷爾蒙組成的水滴。然而,從嬰兒時期開始,每一滴都小淚珠都具有強大的力量,讓我們一個字都不需要講就能對外交流。研究結果表明,對於嬰兒來說,眼淚是對哭聲的重要補充,它向看護人傳遞了寶寶的明顯信號。

荷蘭蒂爾堡大學(Tilburg University)臨牀心理學教授、眼淚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人員Ad Vingerhoets說,爲更好地理解嬰兒哭泣的重要性,要考慮到人類的童年很長,在剛出生的哺乳動物中人類是最無助的。由於嬰兒還不能自主移動、說話或尋找食物,他們哭泣時發出的聲音會提示看護人去獲得這些資源,科學家將此比作“聽覺臍帶”。

“那哭聲是強大的,能夠穿透黑暗或距離。瓦薩學院(Vassar College)心理學教授Randolph Cornelius說,坐在一個大聲哭鬧的嬰兒身邊15分鐘甚至會損害我們的聽力,所以我們非常有動力去減輕嬰兒的痛苦。

不幸的是,這種力量可能適得其反。研究表明,嬰兒哭鬧後,看護人會變得煩躁,甚至想虐待。Cornelius說:“嬰兒哭鬧的聲音在很久以前就被發現是引發看護人虐待嬰兒行爲的原因。”只有當嬰兒的神經系統在出生幾個月後發育成熟時,纔會產生眼淚——消聲器,一種更安靜、更平靜的痛苦信號

02

爲了進一步瞭解眼淚的信號作用,科學家們最近研究了嬰兒眼淚和成人眼淚之間的區別。根據發表在《社會神經科學》(Social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報道,研究小組發現,嬰兒的眼淚比成人的眼淚能引起更強烈的反應,這或許並不令人意外。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Vingerhoets說,看到嬰兒的眼淚會激活大腦中與視覺處理和痛覺相關的區域,這可以讓看護人理解孩子的痛苦並試圖減輕它

同樣是這些科學家還進行了一項實驗,實驗中有成人和嬰兒的照片,有眼淚的也有沒有眼淚的,看起來他們要麼是在向被試者靠近,要麼是在遠離被試者。根據發表在《情感》(Emotion)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當照片靠近而不是後退時,被試者對成人淚流滿面的反應更快,但當看到嬰兒流淚時,兩種情況沒有區別。人們可能需要額外的接近行爲線索才能對成人的眼淚做出最大程度的反應,但嬰兒的眼淚似乎不需要額外的刺激就能表現出來。

研究小組還發現,與低退縮的女性相比,高“母愛退縮”的女性(她們的父母據說會對她們的行爲做出反應但不表露感情)在看到成人眼淚時,杏仁核的活動更少,但當她們看到嬰兒眼淚時則沒有什麼不同。

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對嬰兒眼淚的反應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在那些與自己的父母關係緊張、對成人眼淚的反應不如平均水平的人身上也能發現這一點。“我們可以推測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我們對嬰兒眼淚的反應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很難被其他發展得不夠理想的心理程序所篡改。” Vingerhoets說。

03

這些研究有一些侷限性,因爲研究結果是相關的,被試者都是沒有孩子的本科女性。進一步的研究將需要評估爲人父母在多大程度上表現出相同的反應。然而,目前的研究結果可能在嬰兒哭泣時的聲音與眼淚如何協同工作方面有所啓示。尖銳的哭聲可能會激起父母的惱怒,而眼淚會讓父母心軟,讓哭聲聽起來沒那麼討厭。雖然這個想法還只是猜測,但Vingerhoets認爲,這是對我們獨特的“雙重呼喚”的一種可能解釋。

“有趣的是,在這兩篇論文中有一些證據表明,眼淚的出現讓嬰兒的哭聲沒那麼咄咄逼人,並可能促進人們對嬰兒更有同理心的反應。” Cornelius說,他沒有參與這兩項研究,但在過去曾與Vingerhoets合作。

新生嬰兒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年裏只會做出很少的行爲。當他們不斷逐漸發展自己的技能的時候,可以表達痛苦信號的小淚珠似乎是一個重要的補充。“我們都進化成了這些脆弱信號的接受者,” Cornelius說,“以高度同理心和高度動機對此做出迴應,提供嬰兒安慰。”


作者:Abigail Fagan

翻譯:花甲、唐詩

來源:Psychology Today《Tears of Connection》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衆號贊同或支持其觀點。本公衆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