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遠比你想象的危險,尤其對於孩子。

 01

繼“虐童”事件發生後,“紅藍黃”再次進入人們視線,這次的標題赫然寫着“外教猥褻女童”,令人觸目驚心。

據齊魯晚報報道,青島市北區檢察院通報了一起幼兒園外教猥褻兒童案件。

通報稱,2019年1月,青島市北區某幼兒園一外籍教師在學生午休期間,趁無其他教師在場之機,對一女童進行猥褻。

女童告知父母后,父母向公安機關報案。偵查取證後,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將此案提請市北區檢察院審查逮捕。經審查,市北區檢察院依法批准逮捕了該外籍教師。涉事幼兒園爲青島市市北區紅黃藍萬科城幼兒園。

教師,多麼神聖的職業,現在卻屢屢出現害羣之馬,成了危害孩子人身安全的一個重要人羣。

02

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出版過一部長篇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引起轟動,被稱爲“向死而生的文學絕唱,打動萬千讀者的年度華語小說”,蔣方舟、史航、李銀河、李尚龍等作家聯名推薦。

可是在2017年4月27日,她在住處上吊自殺,時年26歲,此前曾3度自殺未果。

隨後林奕含父母的聲明,證實了書中所寫即是女兒13歲時遭補習班名師誘姦的真實記錄,因遭性侵而患精神疾病,最終無法抵禦病魔的侵蝕而自殺,

她,就是書中那個房思琪,演繹了一個令人心碎卻無能爲力的真實故事。

在房思琪被誘姦之後,書裏有這麼一段描寫:

房思琪用麪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

媽媽詫異地看着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

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爲是還沒開學。

03

“我就算吃15年,20年的牢飯,即使出來已經70歲,我也會在裏面好好運動,你就等着我出獄吧。”這不是電影《素媛》的臺詞,而是韓國重犯趙鬥順在接受審訊時,跟警察的猖狂對話,他就是《素媛》中的幼女強姦犯原型,一個僅被判入獄12年,明年將出獄。

在2017年,距離趙鬥順還有三年就出獄時,韓國38萬民衆曾發起了“反對釋放”趙鬥順的請願,據當時媒體報道稱,請願人數高達38萬,紛紛要求應對趙鬥順進行重申,並判處無期徒刑,但法律的界限橫亙中間,註定請願無法達成。

04

觀念傳統的中國家庭一直對兩件事諱莫如深:一是死亡,二是性。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預防性侵害是人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而在中國,性教育幾近空白,家長也大多是“房思琪式家長”。

隨着信息傳播的發達,越來越多的女童受害事件被披露,家長們從開始“根本想不到”,到現在的“日漸關注”,體現了家長們對孩子保護意識的加強,但是對於“性”的禁忌,讓家庭性教育一直處於滯後狀態。

性和愛是生命的起源,對於孩子的性教育也應該是自然、美好的,家長們應該正視它,而不是以惡意度之。孩子有着比成人更強烈的好奇心,越是遮掩,越是引發好奇,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更能防止孩子誤入歧途。

對於防性侵,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等長大了再教育也不遲。可事實證明壞人不會嫌孩子小,各個社會新聞披露心裏扭曲變態的人不勝枚舉,可能是流浪漢,可能是鄰居,甚至可能是親戚……一個個血淋淋的悲劇告訴我們:防性侵的教育與年紀無關,最好的年紀就是從幼時開始

家長們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可能存在的危險;有的家長在孩子懷孕很長時間才發現,而且沒有往遭性侵的方面想;很多孩子遭到性侵後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些都反映出家長防性侵意識的薄弱。根據“女童保護”此前對多個省份4719名學生進行的隨機調查,有超過四成兒童對隱私部位概念認識不清。

保護孩子,最重要的是“防治結合”,尤其是提高孩子和家長的防範意識。每個人都要考慮到浮出水面的惡人伏法了,更多隱藏在暗處的壞人怎麼辦?

05

調查顯示,兒童受侵害案件熟人作案佔7成,壞人利用孩子善良、懂禮貌的特點,對孩子實施侵害。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是1:7,這意味着曝光1起實際已經發生7起,多麼可怕的數據。

家長們,是時候拋棄那些固有的保守觀念,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安全教育。教會孩子防範陌生人,更要防範熟人。

對於較小的孩子可以從繪本學起,自我保護系列如《不要隨便親我》《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不要隨便摸我》目的主要是教孩子學會拒絕,教給孩子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喜歡別人對自己任何形式的親近,比如“摟抱”、“親吻”等,要學會說“不”。

如果有人讓他們感到害怕或不舒服,要勇敢說“不”,必要時,可以大聲呼救。

不要幫可疑成年人保守祕密,如果有人告訴你或者威脅你,這件事不要告訴父母,就一定要告訴父母

瞭解和保護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任何人觸碰(爸爸媽媽在幫忙洗澡的時候除外),也不要觸碰別人的隱私部位,玩遊戲也不可以。

在外面想要什麼東西,回家和爸爸媽媽說,不要接受可疑成年人的禮物和食品。

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個人信息。

不要相信可疑成年人的求助,成年人無論什麼原因都沒必要向你求助,你不幫他也還是好孩子。

知道如何識別警察,報警。

結語

孩子從呱呱墜地起,彷彿就進入了人生的賽道,家長們打起十二分精神陪孩子上早教,報各種補習班,生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

可現實告訴我們,作爲監護人,比起安全,比起健康,大家無比關注的學業成績顯得遜色許多。

社會遠比我們想象的危險,給孩子完整的安全教育,不給壞人以可乘之機,是每個家庭刻不容緩的責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