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育兒,遠離五大家長陷阱

隨着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千與千尋》被重新搬上大熒幕,宮崎駿的動漫再次引起人們熱議。很多人被動漫中絕美的風景吸引,被久石讓的插曲沉醉,被老爺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折服,而我,除此之外更喜歡老爺子在那些讓人笑惹人哭的劇情裏教會我們的人生道理。

就像這部《千與千尋》就折射出了很多社會問題:千尋父母的貪婪讓他們變成了豬;無臉男就像生活中爲了金錢利益帶着虛僞假面生活的人們,面具下的表情無從得知;還有湯婆婆的孩子坊寶寶正和社會上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完美契合,人稱“巨嬰”。在中國,關於“社會巨嬰”的新聞比比皆是,前兩天出現“兒子啃老不成當街毆打老母親”,今天就登“兒子啃老二十年,母親奔走街頭幫兒求工作”……孩子生下來都是張白紙,日後成人的樣子是父母作的畫兒。沒有完美的孩子,也不存在完美的父母,但我們每個父母都在想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彎路,讓孩子長大後擁有美好的生活,那作爲父母首先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最近一本書告訴了我答案——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是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

《讓孩子學會思考》作者是達琳·斯威特蘭(Darlene Sweetland, PhD)執業臨牀心理醫生,專注研究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問題二十餘年。作爲一名兒童心理學家,她主要對有社交、學習和情感問題的兒童和青少年進行心理疏導。她是兒童和家庭治療領域的一位極負盛名的治療師和演講家。另一位參與編寫的作者是羅恩·施托爾伯格(Ron Stolberg, PhD) ,是一位執業臨牀心理醫生,亞萊恩國際大學副教授。

本書圍繞當代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如懶惰、拖延、沒有耐心、不自立、不愛運動、沉迷網絡遊戲等,指出父母“大包大攬”“完美主義”等癥結所在,讓家長反思進步,由此進一步討論喪失的機會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技術發展之間的具體關聯。通過對常見的五大家長陷阱的描述,幫我們認清自身狀況,又通過多個案例給出具體建議,從孩子幼時起教會他們如何解決難題,培養出獨立、自信和勤于思考的孩子。除此之外,漫漫成長路上遇到的種種誘惑不可小視,仍需要家長給予及時的關注及督導,防止誤入歧途,同時作者也強調了體育運動給孩子帶來的益處。

你是否也落入了家長陷阱?

“家長陷阱是指父母抑制不住爲孩子排憂解難的衝動,挺身而出解救他們的情況”,現在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對待孩子雖然達不到“含在嘴裏怕化了”,也是見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時常不自覺就陷入了家長陷阱。

最常見的有5種家長陷阱:解救陷阱、火速陷阱、壓力陷阱、給與陷阱、負罪陷阱。這五種陷阱每位家長几乎每天都會遇到,能夠不入坑的確實不多,那麼該如何識別這些家長陷阱?達琳·斯威特蘭在書中列出了12個問題方便家長們識別,但認清陷阱只是改善育兒方式的第一步,重要的是積極落實改變的具體措施。下面是《讓孩子學會思考》中給出的育兒策略,非常實用。

遇到困難偷着樂

等待是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必修課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份子

過程比結果重要

教他們自食其力

家長包辦造就孩子過度依賴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家長與其幫其解決困難,不如教授他解決問題的技能,練就他面對困難的勇氣與能力,這將令孩子受用一生。

許多成功的人並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歷經挫折的人。道理如此,很多家長做不到。因爲他們看着孩子陷入困境時總是難以剋制解救他們的衝動,這其實是家長因爲自己的焦躁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長此以往,必然造就孩子過度依賴,潛能得不到激發,終其一生庸庸而已。

爲此,《讓孩子學會思考》提供了改變的策略,家長們根據這些策略對自己的行爲做出調整,必定會有不錯的效果。策略看着是簡單的6條,做起來並非易事。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我建議家長們發現孩子遇到問題時,不妨把自己抽離出來,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去觀察孩子的反應與應對的方法,放手讓孩子嘗試,家長的身份總是讓我們迫不及待的前去幫忙,眼前的問題解決了,阻礙的卻是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面對誘惑與抵禦誘惑

隨着時代的進步,生活中的誘惑日益增多,不禁讓人們感嘆,這個時代的孩子想成才更不易,科技發展的優勢與弊端於學生單純的學習而言,似乎弊大於利,因爲在面對這些誘惑的時候,未經世事的他們更難抵禦。

在《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本書中,達琳·斯威特蘭談到了很多種誘惑,比較典型的就是手機,身邊的電子遊戲,社交網絡,電視,還有許多人覺得“它永遠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毒品和酒精。其中手機的使用是每個家長必須面對的問題,達琳·斯威特蘭用一個完整的章節介紹了手機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對提升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阻礙,同時也指出孩子擁有手機後,家長應該對手機的使用揚長避短,對孩子提出要求和限制,並且應該作出示範。

調查發現,很多青少年吸毒或者酗酒成癮的原因在於管教的缺失,如果家長對孩子關心愛護在正常的範圍內,我想這兩件事孩子都無法觸碰,或者出現苗頭就被火眼金睛的父母發現,不會產後嚴重的後果。這就提醒我們“放手讓孩子去犯錯”這個理論在這件事情上是另當別論的,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家長需要全力以赴去督導,引導孩子,降低此類問題發生的概率。

重視體育運動的益處

國家的富強,經濟的發展,讓很多家庭早已走上小康生活,加上獨生子女居多,大街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肥胖的青少年。國家衛健委表示,我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是9.6%,肥胖率6.4%,二者相加達到16%!不少孩子小小年紀就患有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這讓人們不得不重視體育運動。當然,體育運動的好處不僅如此。《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本書告訴我們,“勤奮刻苦”“團隊合作”“奉獻精神”“堅韌不拔”這些“安身立命”的技能都可以在體育運動中練就,而達琳·斯威特蘭也總結出了體育運動最大的好處。

“寶劍鋒從磨礪出”:體育運動練就孩子不屈不撓、拼搏進取的精神。

直接的人際交往:在進行體育運動時,必須面對面直接交流,增強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低風險:從小接觸體育的孩子,面對新事物時的風險就會很低。

多任務管理:參加體育活動給孩子提供了多任務管理的機會,學校和家庭的任務以及體育活動如何安排和選擇,這成爲他們經常要思考的問題。

不可否認,現代社會的壓力讓成人們倍感焦慮,孩子似乎從一出生就進入了人生的賽道,被壓力包裹的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不自覺落入了教育的誤區。當代的孩子還是即可滿足的一代,抗壓受挫能力低成了標誌性特點,《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本書毫不客氣地接露當代家長的問題所在,使新舊育兒觀念碰擦出激烈的火花。作者達琳·斯威特蘭同時不忘“授之於漁”,給出的乾貨既包括與孩子溝通的具體話術、引導孩子的詳細步驟,還推薦了參考資料和工具,並點明可能遇到的阻力,時間跨度覆蓋孩子從小到大的各個人生階段,內容全面而不拖沓。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身爲父母應着眼於未來,給孩子做長遠打算,眼前的“溺愛”“包辦”只會間接害了孩子。“育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很多年輕家長嫌棄老年人過時的教育理念,殊不知自己也早已落後於先進的教育思想,育兒這條路任重而道遠,希望每對父母都能避開路上的陷阱,引導孩子走向期望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