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軟件項目的價格

傳統的做法,根據項目的內容憑着經驗估算自己的開發和服務成本,然後再加上銷售費用,然後再乘以一個需要的毛利率,把成本和毛利加起來再乘以稅率就是最終的可接受的項目成交價格了。但是,這樣的做法越來越行不通了。這種以產品服務提供方成本爲依據的報價方式只有在資源壟斷或者短缺的年代才行得通,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下,這種做法幾乎沒有什麼意義。可是,我們有些企業還是習慣這樣的做法,並津津樂道於自己成本估算的是如何準確。殊不知,很多定單就是在這個時候丟掉的,市場的遊戲規則早已經不是這樣了。

  現在,某廠家要推出一款MP3,或者要推出一款新配置的電腦,同樣地不能以製造成本爲依據來制定市場銷售價格,當前流行的做法是反過來的,首先去研究具備這樣功能的MP3或者電腦在市場上能以什麼樣的價格被消費者接受,以此倒推可以接受的製造成本,然後在允許的成本範圍內優化設計,推向市場。如果得到的結論是無法在允許的製造成本範圍內生產出來,那樣只能選擇放棄。

  做軟件項目也是一樣,要憑據經驗知道這樣的項目在市場上的可以接受的價格範圍。也就是說,如果你有心要參與這個項目,就應該按照市場可接受的價格範圍來報價。如果你過去有相關的行業實施經驗,可複用的程序模塊比較多,你的開發實施人天就會低於競爭對手,在成本上處於優勢,如果這個項目對你沒有可複用的模塊和經驗,你在成本上就會處於劣勢。同時,由於各個公司在過往的市場上的表現,從其服務水平到服務質量,在市場上會形成客戶對這些軟件公司(諮詢公司)品牌和服務的認知度,市場和客戶會依據他們認知的情況給這些軟件公司(諮詢公司)分出優劣層級,以至於形成對處於不同層級的公司的可接受價格的不同。用戶常常會講如果是IBM來做,我願意多付100萬,或者說,如果交給一家幾個人的公司來做,我想可以省一半的錢。

  更準確地講,要知道用戶在這個項目上的預算,知道客戶把你的公司分類到那個層級。得到這樣的情報是你的公司能否報出合適的價格得到這個項目的關鍵。如果客戶可接受的價格你根本做不下來,就及早撤退,不要再做無謂的投入,現在不少的公司過於戀戰,不管是否適合自己的項目,都從頭跟到尾,浪費了很多資源。要善於做“舍”的決策。對於客戶一方面,也有一個錯誤的認識,把預算當成絕對機密,這樣做也是不成熟的。我們講了很多年,軟件就是服務。作爲用戶,應當先做一個評估,或者請第三方的諮詢公司幫助做個評估,實現您的需求需要投入多少資金是合理的,這樣的預算方案公佈出去當然沒有什麼不妥。購買軟件和服務需要評估的是服務的價值和投入資金的比,並非其他採購項目的價格優先法則,其實,很多設備的採購也還是採用質量優先法則呢。理性的做法應當是,軟件公司或諮詢公司得到用戶方的項目預算,然後根據自己在客戶心目當中的信譽指數,即客戶會把你的公司放在哪一個水平和信譽的層級,然後適當地在客戶的預算基礎上做一個上下的調整,做出未來報價和成交的價格判斷。再以此價格倒推可接受的服務人天,此價格可提供的服務範圍和服務方案。

  從以上的分析中看,軟件項目已沒有多少所謂的資源壟斷市場,很多項目的成交價格要靠市場來說話。經濟學的理論告訴我們,只有企業自己的服務成本低於市場的平均服務成本時,企業在這個市場上纔有利可圖。於是,我們的軟件公司和諮詢公司要在服務領域和服務方法上下功夫,聚焦自己擁有優勢的行業,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不要見項目就上,要理智地參與項目的競爭。要從服務過程中極累自己的行業經驗,積累可複用的軟件模塊和方案,降低以後解決同類問題的成本。要從實施方法上想出路,縮短項目週期,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同時,理論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客戶會很情願地爲我們的品牌價值和市場口碑支付更多的錢,於是,我們的軟件公司和諮詢公司要在一個又一個的項目服務過程中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塑造自己公司的品牌價值和市場口碑,這樣做不僅有利於提升自己日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有利於在得到訂單的同時取得高於同行的利潤。

發佈了2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