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做項目的一點兒體會

         手上的這個項目已經做了一年了,當然也到頭了,因爲工作崗位要調整不再繼續下去了。一年來的經歷滿多的,記下來吧~

        記得一年前剛參加工作不久,老大突然找我談話,說讓我負責某項目,其實這個項目是滿大的,自己從數據庫設計到業務邏輯全部要負責,要命的是沒有經驗,技術 也需要現學,捉襟見肘不說,還要常常加班。但更要命的一個問題在於自己的個性,因爲我自己是那種比較內向的人,也是慢熱的人,對很多東西要慢慢才能理解。 你想一個不懂又不喜歡多問的人,會是什麼狀態。(當然也有個客觀條件,大家都很忙,沒人會給你那麼耐心的指導。但是以這個條件爲接口的人是好面子的人,我 就是那種人,是做不好事情的)

         根據項目組的需要,我們人員集中到了一起,去另一個BU那裏辦公。吼吼,熱鬧了~

          一、需求評審

         開始的日子,天天開會,幹什麼呢?當然是需求評審。人員也是相當的豐富,從開發到產品經理一個不落。當然對於我來說一片空白,因爲沒有那些概念,反正你們怎麼說我們怎麼做就行了唄。但那些所謂有經驗的人呢?其實什麼都沒講出來,開會其實就是在浪費時間。

         因爲後來的事實證明,當初的需求有根本性的錯誤和不足,這也是導致項目屢次出問題的原因之一。當然,可借鑑的經驗幾乎是沒有了,但是教訓也是有意義的,防止以後重犯。列舉如下:

        1、目標過高,不切實際。

         大凡對待一個新生事物,人們都難免會產生一種美好的憧憬,好大喜功的情緒開始蔓延。但不要忘了那句話:爲了面子和同情心做的事情是註定要失敗的。

爲什麼說目標過高了呢?因爲我們的定位是給Product Manager自助製作活動的平臺,這其實就沒有考慮到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之間的鴻溝,忽略了太多的細節性問題。如果從長遠看,PMDIY當然是最好的,同時如果PM可以DIY的話,那所有的配置必須是“傻瓜”型的,因爲他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做複雜的配置,更別提理解你那些後臺的邏輯。但要做到這種“傻瓜”型的配置,必須是十分成熟的,相對固定的業務邏輯纔可以。而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在摸着石頭過河,想一步跨過去,只會跌在河裏。

2、用戶定位錯誤

當然這是由於1引起的,因爲他定位在PM那裏,所以很多東西做的似乎是很“易用”,但實際上PM還是覺得麻煩。最後只好安排專門的運維人員來做這項工作,呵呵,運維人員覺得這太麻煩了,因爲人家可以直接在後臺搞定。用戶定位錯了,很多功能也就跟着出問題了,因爲做的功能不一定是真正的用戶所需要的。

二、一期開發

在一團和氣的評審之後,終於進入了正題,開始開發了。一個項目的成敗與一個人很有關係,這個人當然就是PM。很不幸,開始的PM也是主程,當然這本身並不是不幸的最大根源,最大的根源在於他不會溝通…..

最近收到他的一封郵件,簽名很有意思:用心溝通,從PK走向Win/Win。呵呵,真的很滑稽,一個PM以一種PK的心態來和別人溝通,結果是什麼?Of Course,爭吵吧。我就記得那時很不愉快,因爲整個項目組都在爭吵,吵需求,吵前後臺的不一致……應吵盡吵。更有趣的在於,PM大哥就不站在整個項目的立場考慮問題,而是站在他主程的位置上考慮,更要命的是這個主程還是那種小家子氣,就知道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生怕自己工作做多的人。常聽他說:這我不管,你給我怎樣怎樣就符合我的要求了。靠,大哥,你是PM兼主程呀!就這種格局!這是立場的問題,至於溝通的技巧就更別提了……

這就是當時項目組內的情況,你想產品的質量能好嗎?而且當時各方的需求來勢洶洶,他又擋不住,出現了趕工的情況,質量的隱患就這樣一個一個的埋了下來,等待爆發的一天。當然這天並不遙遠,而且是週期性的,一次接着一次。其實項目組開始時遇到這種困難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摸着石頭過河嘛。關鍵在於出了問題怎麼辦?一個又一個的昏招出現了,做流程,流程中的每一步都抄送領導……靠,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覺得很滑稽,究竟在搞些什麼東西~

而且這GGRP值實在不敢恭維,反映在一次重大的事故中的表現。那次事故比較大,驚動了老大們,這GG揹着我們去彙報,在沒有確定BUG的情況下就認定是我們前臺出問題了,把自己撇的乾乾淨淨。於是處罰通知下來了,連累一個運維的哥們也跟着挨罰,當然他被罰的更多,因爲他PM嘛。當老大們傾巢而出研究相關問題時,我纔有幸有機會闡述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你不重現BUG,怎麼保證下次不出現同樣的問題。於是老大下令必須定位出BUG來。當天,BUG定位出來了,他的程序有個漏洞……事後他笑嘻嘻的過來說:終於給你洗刷了冤屈了~

害我們被罰款,被全部門通告,莫須有的罪名給我們加過來,又輕描淡寫的對我們說他幫我們洗刷了冤屈……這件事對我的傷害特別大,連我自己都很奇怪當時爲什麼會忍下來,靠,老子不幹了還不行嗎,你愛找誰就找誰去。可能當時還是專注在技術層面吧,就因爲他一個又一個的昏招,給我造成了各種需求,讓我有機會用到大量的技術,成長還是很快的。只可惜項目變得聲名狼藉,讓我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部門漸漸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於是調來一個新的PM,那位GG專注做主程了。這下更不得了了,凡是別人的需求在他那裏都簡單,凡是他的需求推三阻四,困難重重。新的PM還是可以的,至少對項目組的凝聚力要強上N倍。但一艘偏了航向的大船,也不是一時可以轉過來的,何況他也沒找對正確的方向呢。

整個一起就像走在一個沼澤地裏,艱難的爬行,還要不時的受點傷~

三、二期開發

主程GG可能太具有戰鬥力了,總之是離開了項目組。這時中心的老大親自督導,記憶很深的一次務虛會議是討論我們的項目到底是做什麼的,要給出一個定義。很有意義,只有在這個時候我們的航向纔開始向正確的方向偏移。

之後,監控、配置各方面都加強起來,成績慢慢的出來了,事故頻率振盪衰減。經驗也要總結一下:

1、  堅定項目的目標

堅定了我們自己的目標,就可以站穩自己的立場,明確自己的優先級順序,於是基礎性的東西慢慢搭建起來,系統自然就穩定,同時對需求也可以滿足的很好。擺脫了那種被需求拖着跑,這搞一塊兒那搞一塊兒的窘境,終於有了一個框架性的東東。

2、  掌握節奏

堅定了目標之後,對需求就有了足夠的勇氣和理由拒絕,於是開發節奏慢了下來,開始重視質量,這樣大家做的還是比較開心的。

四、尾聲

今天又完成了一次改版,感覺用戶的易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呵呵,做了一年多到現在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從用戶的角度看問題,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也算是一個大的收穫吧。

同時今天項目組又重新進行了合併,吸收了其他兩個項目組。不過我要離開了,不再參與了,去做自己更喜歡的後臺。

老大給我們開了一個戰略分析會,讓我們列出我們項目用戶最關注的510條需求(縱座標,關注度越高座標值越大),並給將我們對這些需求的支撐情況進行打分,05分(橫座標,分越高座標值越大),連成曲線。用另一種顏色列出競爭對手的這條曲線。吼吼,最後的曲線奇形怪狀~但國際大公司的曲線是什麼?看下圖。

說明什麼?對用戶最關注的我們就實現的最好,後面的我們差不多就可以了。爲什麼?因爲任何公司它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怎麼辦?做最重要的事情,用戶關注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說到這裏,二期雖然有很多經驗,但是一個比較失敗的地方就是對客戶最關注的事情沒有做好,而是什麼都做,什麼都想做好,失去了重點。

離開之際,如果要總結一下的話,我覺得可以用一句廣告詞來表達:專注您所關注。“您”就是用戶,去掉華麗與包裝,最樸素的東西才最重要。

 

PS:文中對某位GG批評較多,難免會有失偏頗,我想寫這些不是爲了批評他,而是提醒自己是不是會犯同樣的錯誤,有沒有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看問題,跳出自己的小圈圈,同時也換位思考一下,想想別人的難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