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實戰 kanban in action》讀後感

1.緣起

我對看板方法的啓蒙源自找工作,很多時候,在項目經理崗位的JD中,總會看到“熟悉kanban管理”類似的字眼,當時對它的印象並不深刻。隨着後續對敏捷管理探索的深入,逐漸接觸到SCRUM、kanban(看板)、XP等一系列方法,才初步開始瞭解到看板方法。直到2018年3月份,看板敏捷方法在第一次正式走入我的世界,學習時老師發了一本《看板實戰 kanban in action》,懷着對看板的好奇,第一次走進了看板方法的世界。

2.初識

在最開始的理解中,看板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塊大板子,上面貼滿了各式各樣的工作任務,當時還無法完全區分看板方法和scrum方法中的看板有啥區別,同樣都是一看板子,憑什麼看板的板子就是板子,scrum的板子不是板子(並不是不是板子,而是指不能被稱作“看板”)?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看板的三原則:

  • 工作可視化
  • 限制在製品
  • 管理流動
至於如何可視化?爲什麼要限制在製品?怎麼限制?什麼是流動?怎麼管理流動?這些深層次的看板實踐操作,其實並不是很瞭解。

3.相知

懷着對看板方法的疑惑,我翻開了看板實戰。

首先,從全書的構思寫作來講,我認爲Marcus 和Joakim兩人着實下了一分功夫。選擇了很多小的卡通人物形象,表達看板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而整本書,看板基礎理論都是穿插在實際案例和故事之中,細緻到每一個看板原則的操作方法,應用場景,理論闡述生動有效。本小節本着重點突出的原則來談談我認識到的看板方法:

3.0看板基礎

從明天開始,停止啓動,聚焦完成。對於初始團隊,這句話,可以當做座右銘,標記在看板上。從現狀開始,追求增量和漸進的改變。

看板團隊有些基本的小技巧:

  • 我們團隊之間,使用互相介紹的方法,而不是自我介紹的方法,來讓大家認知彼此,信息更全面,而且有利於增加團隊彼此瞭解。
  • 給團隊起名很重要,一定要給團隊起個好名字,簡單而又有創意。
  • 工作流映射,由團隊依據實際情況,共同完成,而非通過行政命令,或者團隊權威達成統一。創造一種主人翁意識,從而使大家更可能會以達成共識的規則和流程爲榮。
  • 看板團隊的成員,有個好習慣,是隨身攜帶便利貼。便利貼上面的字一定要用粗的黑筆寫,不然看不清。
  • 發揮組織中的各級領導力。

工作項的描述要注意簡單有效,足夠辨識,可促進完成工作即可。

3.1看板原則

  • 可視化
  • 限制在製品
  • 管理流動
  • 顯式化流程規則
  • 簡歷反饋環路
  • 協作式改進,試驗中演進

**看板是個巨大的信息輻射源,不要讓看板成爲信息冰箱。看板很方便,大家可以基於看板進行現實模擬。看板其實來源於日本豐田的精益生產系統。

3.2工作可視化

看板觀點:

  • 使用可視化控制,可以使得問題無處藏身。將工作項目,工作規則,都顯示在最顯眼的地方。
  1. 巨大的可視化顯示
  2. 服務於你和其他感興趣的參與方
  3. 確保其已於更新
  4. 要足夠大
  5. 要麼使用,要麼拋棄。
  • 更多的看板團隊,傾向於使用手繪板而非電子軟件,因爲這樣可以方便的對看板進行頻繁試驗和持續改進。
  • 能做在一起就坐在一起,實在沒辦法,也要想辦法創造離的很近的感受

3.3工作項

提示要點:人在看板牆附近,看板在牆上,工作項貼在看板上。

卡片的作用

  • 促進決策制定
  • 幫助優化結果
  • 展示工作類型和分類

卡片的描述要點:

  • 簡介明瞭
  • 要點突出
  • 團隊每個人都能理解

如果條件具備,可以爲每個組員設置頭像:

  • 表明誰在幹什麼
  • 應該看上去很像本人
  • 能用於限制在製品

關於收集工作流數據:

  • 掌握前置時間、吞吐量和週期
  • 保持改進,需要時再改進
  • 如果有條件,可以收集團隊成員的情感數據

3.4在製品

手頭在乾的事情,就是在製品。已經被動工,但是沒有到發佈的任何環節的工作產出,包含代碼、文檔、測試等等。

瞭解利特爾法則:

  • 週期時間=在製品數量/吞吐量
  • 注重完成交付,而非發起/開始

在製品過多的影響:

  • 頻繁的進行上下文切換,浪費時間,降低IQ
  • 降低交付率,延遲會帶來額外的工作,因爲任何工作都是有時效性的,反饋速度降低,遲早會出問題
  • 增加潛在的風險
  • 會增加項目開發重點的開銷
  • 長週期工作會犧牲軟件代碼質量
  • 缺少及時反饋,會降低團隊的工作積極性,使得成員缺少繼續往前或共同工作的動力。

3.5限制在製品

在製品限制的基本原則

  • 更低比更高好
  • 儘量不要人員閒置或者工作閒置
  • 沒有限制是不對的
  • 先一起選定一個數值,然後降低在製品規模,以20%的速度
  • 可以按工作流映射中的每一列來限制在製品,也可以以單個人承擔的工作任務量來限制在製品
  • 從瓶頸的地方,更容易發現在製品限制的數量

3.6管理流動

關於流動的理想狀態:單件流

關於軟件開發的七種浪費:

  1. 部分完成的工作
  2. 多餘的特性
  3. 重複學習
  4. 工作交接
  5. 延期
  6. 任務切換
  7. 缺陷

管理流動的幾個要點和技巧:

  • 限制在製品
  • 縮短等待時間
  • 消除阻塞(不要盲目開始新的工作項,可以協同做相關事宜,羣集行動或跨職能團隊)
  • 每日站會
  1. 關注事務,而非關注人
  2. 遍歷看板
  3. 關注味道

3.7服務類別

3.8計劃和估算

3.9流程改進

3.10用度量指導改進

3.11看板陷阱

3.7-3.11待續。

4.應用

在《看板實踐》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一個爲了共同目標而不斷奮鬥的小團隊,以及他們的不斷進化的看板方法。作爲公司的項目管理人員,還是很想將這種高效的方法引入公司。於是我毛遂自薦向公司管理部提交了公司內訓申請,主要成果可見上一篇文章《敏捷項目管理工作彙報》

整個培訓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初步感覺還是非常成功了。公司長期使用瀑布流的軟件開發方法,團隊小,太過厚重,聽完後,大家對於在製品,質量控制,看板的感觸還是非常不錯的。

5.未來

未來的期許:

  • 對《看板實戰》進行更深入的研讀,做到工作實踐中活學活用
  • 對敏捷項目管理進行體系化的學習和感知,對於敏捷管理實踐的應用和培訓能信手拈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