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实战 kanban in action》读后感

1.缘起

我对看板方法的启蒙源自找工作,很多时候,在项目经理岗位的JD中,总会看到“熟悉kanban管理”类似的字眼,当时对它的印象并不深刻。随着后续对敏捷管理探索的深入,逐渐接触到SCRUM、kanban(看板)、XP等一系列方法,才初步开始了解到看板方法。直到2018年3月份,看板敏捷方法在第一次正式走入我的世界,学习时老师发了一本《看板实战 kanban in action》,怀着对看板的好奇,第一次走进了看板方法的世界。

2.初识

在最开始的理解中,看板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块大板子,上面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工作任务,当时还无法完全区分看板方法和scrum方法中的看板有啥区别,同样都是一看板子,凭什么看板的板子就是板子,scrum的板子不是板子(并不是不是板子,而是指不能被称作“看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看板的三原则:

  • 工作可视化
  • 限制在制品
  • 管理流动
至于如何可视化?为什么要限制在制品?怎么限制?什么是流动?怎么管理流动?这些深层次的看板实践操作,其实并不是很了解。

3.相知

怀着对看板方法的疑惑,我翻开了看板实战。

首先,从全书的构思写作来讲,我认为Marcus 和Joakim两人着实下了一分功夫。选择了很多小的卡通人物形象,表达看板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而整本书,看板基础理论都是穿插在实际案例和故事之中,细致到每一个看板原则的操作方法,应用场景,理论阐述生动有效。本小节本着重点突出的原则来谈谈我认识到的看板方法:

3.0看板基础

从明天开始,停止启动,聚焦完成。对于初始团队,这句话,可以当做座右铭,标记在看板上。从现状开始,追求增量和渐进的改变。

看板团队有些基本的小技巧:

  • 我们团队之间,使用互相介绍的方法,而不是自我介绍的方法,来让大家认知彼此,信息更全面,而且有利于增加团队彼此了解。
  • 给团队起名很重要,一定要给团队起个好名字,简单而又有创意。
  • 工作流映射,由团队依据实际情况,共同完成,而非通过行政命令,或者团队权威达成统一。创造一种主人翁意识,从而使大家更可能会以达成共识的规则和流程为荣。
  • 看板团队的成员,有个好习惯,是随身携带便利贴。便利贴上面的字一定要用粗的黑笔写,不然看不清。
  • 发挥组织中的各级领导力。

工作项的描述要注意简单有效,足够辨识,可促进完成工作即可。

3.1看板原则

  • 可视化
  • 限制在制品
  • 管理流动
  • 显式化流程规则
  • 简历反馈环路
  • 协作式改进,试验中演进

**看板是个巨大的信息辐射源,不要让看板成为信息冰箱。看板很方便,大家可以基于看板进行现实模拟。看板其实来源于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系统。

3.2工作可视化

看板观点:

  • 使用可视化控制,可以使得问题无处藏身。将工作项目,工作规则,都显示在最显眼的地方。
  1. 巨大的可视化显示
  2. 服务于你和其他感兴趣的参与方
  3. 确保其已于更新
  4. 要足够大
  5. 要么使用,要么抛弃。
  • 更多的看板团队,倾向于使用手绘板而非电子软件,因为这样可以方便的对看板进行频繁试验和持续改进。
  • 能做在一起就坐在一起,实在没办法,也要想办法创造离的很近的感受

3.3工作项

提示要点:人在看板墙附近,看板在墙上,工作项贴在看板上。

卡片的作用

  • 促进决策制定
  • 帮助优化结果
  • 展示工作类型和分类

卡片的描述要点:

  • 简介明了
  • 要点突出
  • 团队每个人都能理解

如果条件具备,可以为每个组员设置头像:

  • 表明谁在干什么
  • 应该看上去很像本人
  • 能用于限制在制品

关于收集工作流数据:

  • 掌握前置时间、吞吐量和周期
  • 保持改进,需要时再改进
  • 如果有条件,可以收集团队成员的情感数据

3.4在制品

手头在干的事情,就是在制品。已经被动工,但是没有到发布的任何环节的工作产出,包含代码、文档、测试等等。

了解利特尔法则:

  • 周期时间=在制品数量/吞吐量
  • 注重完成交付,而非发起/开始

在制品过多的影响:

  • 频繁的进行上下文切换,浪费时间,降低IQ
  • 降低交付率,延迟会带来额外的工作,因为任何工作都是有时效性的,反馈速度降低,迟早会出问题
  • 增加潜在的风险
  • 会增加项目开发重点的开销
  • 长周期工作会牺牲软件代码质量
  • 缺少及时反馈,会降低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成员缺少继续往前或共同工作的动力。

3.5限制在制品

在制品限制的基本原则

  • 更低比更高好
  • 尽量不要人员闲置或者工作闲置
  • 没有限制是不对的
  • 先一起选定一个数值,然后降低在制品规模,以20%的速度
  • 可以按工作流映射中的每一列来限制在制品,也可以以单个人承担的工作任务量来限制在制品
  • 从瓶颈的地方,更容易发现在制品限制的数量

3.6管理流动

关于流动的理想状态:单件流

关于软件开发的七种浪费:

  1. 部分完成的工作
  2. 多余的特性
  3. 重复学习
  4. 工作交接
  5. 延期
  6. 任务切换
  7. 缺陷

管理流动的几个要点和技巧:

  • 限制在制品
  • 缩短等待时间
  • 消除阻塞(不要盲目开始新的工作项,可以协同做相关事宜,群集行动或跨职能团队)
  • 每日站会
  1. 关注事务,而非关注人
  2. 遍历看板
  3. 关注味道

3.7服务类别

3.8计划和估算

3.9流程改进

3.10用度量指导改进

3.11看板陷阱

3.7-3.11待续。

4.应用

在《看板实践》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为了共同目标而不断奋斗的小团队,以及他们的不断进化的看板方法。作为公司的项目管理人员,还是很想将这种高效的方法引入公司。于是我毛遂自荐向公司管理部提交了公司内训申请,主要成果可见上一篇文章《敏捷项目管理工作汇报》

整个培训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初步感觉还是非常成功了。公司长期使用瀑布流的软件开发方法,团队小,太过厚重,听完后,大家对于在制品,质量控制,看板的感触还是非常不错的。

5.未来

未来的期许:

  • 对《看板实战》进行更深入的研读,做到工作实践中活学活用
  • 对敏捷项目管理进行体系化的学习和感知,对于敏捷管理实践的应用和培训能信手拈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