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視應走免費之路

  3G時代,手機電視就跟視頻通話一樣,雖然實際效用有限,但卻很能吸引眼球。
  手機電視的錢景看起來很動人,吸引了T-MMB和CMMB兩大陣營爲此大打出手。結果,T-MMB贏了國標,卻成了擺設;CMMB輸了國標,但卻在廣電的強力支持下投入了實際運營,使得國標成爲了笑話。
  不過,CMMB陣營不要高興的太早。因爲從世界範圍來看,手機電視的運營商基本都是慘淡收場,鮮見成功案例。
  爲了運營CMMB,廣電成立了中廣傳播。目前中廣傳播僅僅提供CCTV1等6個臺的內容,資費卻要每月12元。即使是跟中國移動合作推廣,也要每月6元。我很懷疑:確立這種用戶收費模式的人是否也跟那些騙子一樣,都認爲國內是“人傻錢多”?卻不知,目前國內騙子實在太多,傻子早已不夠用了。
  我認爲,當前手機電視的用戶收費模式完全脫離了其給用戶提供的價值,最終必然遭到用戶的唾棄。這種模式,除了幾年內逼着中國移動充當冤大頭輸送一些收入以外,不可能有多少用戶真正買單。如此下去,不僅浪費三網融合中蘊含的創新機遇,浪費國家免費賦予的寶貴頻段,嚴重損害產業鏈各方的利益,也會給TD產業發展帶來陰影,而最終廣電自己也得不到多少好處。
  很顯然,手機電視要想真正走向成功,就必須多想想如何爲用戶創造更大價值,而非一個勁地盯着用戶的腰包。所以,別再頂着三網融合的牌子,卻幹着依靠行政壟斷謀利的事了,因爲用戶並不傻。
  爲此,我建議手機電視立即摒棄用戶收費模式,走免費之路,通過“頻道競拍”獲取的收益來保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這種商業模式下,中廣傳播和運營商一起做好CMMB基站的建設和維護,中廣通過拍賣頻道的運營權來獲取收益,由專業公司來運作各頻道,運營商爲之提供配套的交互通道。這樣,中廣傳播、專業公司、運營商都能“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產業鏈的整體成本,而且能夠開發出真知符合用戶需求的節目內容,卻不增加用戶負擔。
  這,纔是百姓真正盼望的三網融合。
  
  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爲何說用戶收費模式不靠譜
  原因並不複雜,稍微分析一下就能明白:
  
首先,目前的內容根本不值得花錢。
  當前手機電視僅能提供CCTV1等6個臺的內容。這些內容,適合有大把時間的老人,不適合透過互聯網呼吸過新鮮空氣的年輕人。手機電視的目標客戶羣顯然是年輕人,因爲只有年輕人才會購買具有CMMB功能的終端。對於年輕人,除非實在無聊,沒人會去看目前的手機電視。
  
其次,手機電視註定是偶爾一用的東西。
  手機電視雖有電視之名,但其收看模式、收看時間和環境卻是完全不同的,根本別指望人們化大把時間去看,何況在要看的時間裏根本就沒有合適的節目。就算有人無聊透頂,手機終端也不支持,因爲有限的電池容量支持不了長時間的觀看。
  
最後,手機電視並非壟斷,替代品一抓一大把。
  對於喜歡手機上網的人來說,很多都用過“萬花筒手機電視”等視頻客戶端。這些客戶端在2.75G環境下就能夠提供非常不錯的收看體驗,內容豐富,隨時點播,且每小時的流量並不高,包一個20元的上網套餐已經足夠一個月的使用。除此外,目前手機視頻網站也是遍地開花,內容非常豐富,交互性很強,非常適合年輕人羣。
  
  以上三點註定了收費模式下的手機電視毫無競爭力可言,根本不可能讓用戶爲之買單。
  任何東西,成功收費的關鍵在於物有所值。明明沒太大價值,卻妄想收取高額費用,這種事情只能出現在YY小說中。
  其實,手機電視就跟WIFI類似,免費有人用,收費沒人用。這兩年,電信忽悠C+W,移動忽悠T+W,最後共同特點就是用戶人數比AP數量還少,既無經濟價值,也無社會價值,純屬浪費。手機電視也是如此,若堅持這種收費模式,手機電視也將成爲擺設,從而造成嚴重的浪費。
  
  (二)當前合作的實質是讓中國移動充當冤大頭
  既然手機電視向用戶收費基本不可行,那爲何中國移動還要跟中廣傳播合作呢?
  原因無他,只爲TD。
  去年一年,中國移動在TD建設上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和精力,每次集團分析會有大半時間都在討論TD運營問題,廣大移動人爲TD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卻依然被那些站着說話不腰疼的“專家”不斷非議。
  幸好,在整個TD產業鏈的努力下,TD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但前途依然困難重重,特別是終端問題依然不容樂觀。作爲移動員工,現在很多都在用TD手機,所以基本都用過CMMB手機電視。客觀講,CMMB偶爾一用的效果確實不錯,能夠爲TD手機加分不少。但是,一旦CMMB開始收費,那麼CMMB不僅不能爲TD加分,反而會損害TD手機形象,因爲有功能用不了比沒功能更加可惡。
  所以,爲了保證TD用戶都能夠用上手機電視,爲了保證TD終端僅有的這點“差異化”能夠發揮出價值,中國移動只能自己爲用戶買單。當然,表面上看手機電視的費用好像是收取了,而實際上,移動人都清楚:這無非就是左手換右手,最終給他人創收而已。
  歸根到底,這樣“合作”的實質就是讓移動充當冤大頭。如此合作,怎能長久?
  
  
(三)全新商業模式:基於頻道競拍的免費之路
  既然向用戶收費的道路走不通,那麼手機電視該何去何從?
  我建議走基於頻道競拍的免費之路。
  這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用戶完全免費
  在該模式下,用戶收看手機電視完全免費,不僅可以用手機看,也可以用其他終端看。除了收看外,還能與電視臺互動,甚至可能出現由用戶來選擇內容的情形。除此外,用戶還可以通過運營商的信息通道和支付通道完成電子商務活動,或是購買門票,或是獲得電子贈券等等。


  2、中廣傳播依靠頻道競拍獲取收益
  用戶免費了,但CMMB基站還是要花錢建設和維護的,中廣傳播怎麼生存?
  該模式下,中廣傳播保留少數公益和政治任務性質的頻道,而將其他頻道的運營權拍賣出去,從而獲得收益,就跟出租寫字樓一樣。頻道的拍賣應該公開,且准入門檻要低,如此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爲了賺更多的錢,中廣傳播勢必要擴充頻道。信息產業部爲CMMB劃分了2.5GHz頻段的25M帶寬資源,可提供20套電視節目、30套廣播節目及數據服務。但這個頻段信號參透能力太差,中廣傳播最終還是靠UHF來解決覆蓋問題,用少數基站就覆蓋了大部分地方。但是,這樣做也造成所能提供的頻道極少,盲點依然很多。爲了提供更好的質量,勢必需要部署更多的基站,而這勢必會大大增加中廣傳播的運作成本。爲此,中廣應該和運營商搞共建共享,在運營商基站上掛CMMB直放站,可以大大降低建設和運維成本,避免浪費。
  
  3、民營專業公司運作電視頻道
  我認爲,最適合手機電視的節目其實是視頻短片,所以適合運作這些頻道的是視頻網站或分衆傳媒等民營公司,而非某些國字號的電視臺。對於這些專業公司來說,運作手機電視帶來的邊際成本較低,較易與原有業務實現協同效益,並能擴充品牌影響力,是值得嘗試的選擇。
  這樣一來,各頻道之間就會爲贏得用戶展開激烈的競爭。爲此,這些公司不僅需要認真研究用戶的消費需求以定製業務,而且也要研究消費人羣的特性以投放最合適的廣告,從而收回投資,獲得利潤。
  
  4、運營商成爲產業鏈的基石
  該模式下,運營商在背後承擔輔助者的角色,一方面幫助中廣傳播做好CMMB信號的覆蓋,另一方面幫助頻道運營商手機用戶消費信息,提供信息交互通道和手機支付通道,從而爲其開展移動商務活動提供支撐。當然,爲了確保用戶隱私,運營商外部單位提供的信息只能是統計信息,而對於任何與具體用戶相關的信息都應該嚴格保密。
  
  (四)中國移動應該入股中廣傳播
  最近幾年內,手機電視都不可能給中廣傳播帶來多少實質收入,但其運維和建設卻需要投入十多億資金。雖說整個廣電系統並不差錢,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個利益主體,難以形成合力爲中廣傳播注入大量現金。
  我估計,中廣傳播之所以急着向用戶收費的重要原因就是隻有投入,沒有產出,導致嗷嗷待哺。
  所以,我建議中國移動藉此機會爭取入股中廣傳播,以便在今後能夠保持彼此利益的一致性,因爲貌合神離、同牀異夢的合作是很難取得真正的成效的。
  中國移動與中廣傳播合則兩利,鬥則雙輸。
  假如入股成功,那麼一來中廣傳播能夠解決現金流斷絕的風險,二來能夠實現基站建設和維護的協同效應、降低產業鏈成本,三來有利於業務上的合作創新。
  假如入股失敗,那麼中國移動只能將中廣傳播當成TD發展初期的一個短期合作伙伴,初期將會付出不菲的代價,要當一陣子的冤大頭。但一旦TD終端足夠成熟,那麼CMMB帶來的這點差異化價值也就消失了,中國移動就沒有必要再跟中廣傳播保持合作。相反地,此時中國移動必然鼓勵基於移動互聯網的視頻應用的發展,屆時可以採取流量分成等手段扶持其發展,很容易讓CMMB成爲一個可有可無的功能。
  
  (五)結束語
  三網融合應該是一種創新,而不是簡單的複製。這種創新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更需要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電視網、通信網都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所以無論如何創新,都應該想辦法讓百姓得到最大的實惠,而不應該讓百姓成爲犧牲品。
  背離用戶利益的商業模式,就算得逞一時,最終必然會被唾沫淹沒。只有真正符合用戶的利益,符合產業鏈各方利益的商業模式才能夠真正可持續發展。
  所以,我衷心期待相關各方能夠立即放棄向用戶收費的打算,別往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