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M選型關鍵要素(一)——如何參考標準方法論? 作者:譚友吉

原文鏈接:http://www.itomer.com/page76?article_id=14

ITSM需要參考專業的方法論和標準,以確保產品最終能帶動整個服務管理體系的運行,一般是參考ITIL、ITSS。這些方法論的價值更多是提供體系化的管理思路與方法,是一種相對理論化的實踐指導,並非可直接落地執行的具體活動。

如以ITIL對事件管理的描述爲例,ITIL中對事件管理流程的描述:

    事故管理的主要目標是儘可能快地恢復服務至服務級別協議規定的水準,儘量減少事故對業務運營的不利影響,以確保最好的服務質量和可用性級別。

    事故管理流程包括6個主要的活動:事故查明和記錄、歸類和初步支持、調查和分析、解決事故和恢復服務、事故終止以及事故處理過程的跟蹤和監督。

而實際的一款ITSM產品(以易通麥爾itom爲例)的事件流程如下圖所示:申報、派單、響應、處理、結束、評價投訴,是可具體執行的一系列活動順序。
ITSM選型關鍵要素(一)——如何參考標準方法論? 作者:譚友吉

可見,標準方法論中提供的事件管理流程是將流程中的關鍵管理進行人爲的抽象化總結描述,是從“業務應該如何管理”的角度去描述的,並非是從“業務實際如何流轉”的角度去描述的,因而無法直接落地到ITSM產品中執行。

那ITSM到底應該如何參考標準方法論呢?從標準方法論到具體ITSM產品還需要做哪些工作,怎麼做?應該注意些什麼?下面我們將逐一分析。

一、標準方法論對ITSM的價值及參考要點

標準方法論對ITSM產品的價值主要是“管理思想和方法”。

從功能結構來看,爲了保證ITSM能夠覆蓋並帶動IT服務體系的運轉,ITSM的產品功能必須要包含標準方法論中的核心管理流程:如事件管理、問題管理、配置管理、變更發佈管理、關鍵指標數據統計等;同時要參考標準方法論建立這些核心流程間的邏輯關係,如事件可以轉交給問題管理、事件可以調用配置信息等。

從具體的流程來看,要參考標準方法論對於流程目標及管理活動描述的關鍵要點,如事件管理的目標是儘快恢復服務,其管理活動包括查明記錄、歸類支持、調查分析、解決恢復、終止跟蹤,那ITSM產品中的事件流程至少要提供事件申報、處理、結束的流程,且在交互界面上要有記錄事故內容、分類、處理過程的功能,同時還要提供事件是否滿足SLA的監督功能。

也就是說ITSM產品在功能框架及各流程間邏輯關係必須要參考標準方法論體系化管理思路,具體的流程及交互界面設計要參考標準方法論中的管理目標及核心要點,這兩點也正是保障ITSM產品能夠進行“體系化IT服務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二、標準方法論到ITSM產品還需要:梳理業務需求保證流程落地

參考標準方法論,ITSM可以確定功能結構及關係、流程中的一些核心管理要點,但具體到管理流程應該如何流轉、是否有分支、有多少流程節點、每個節點應該展現哪些數據字段、各數據間應該有什麼交互邏輯等等,這些都無法從標準方法論中得到答案,而沒有這些,無法落地爲可用的ITSM產品。因此,要落地ITSM產品,還要細緻梳理業務需求。

那該如何梳理業務需求並落地呢?這需要結合機構實際情況來決定。根據實踐結果,確實可行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機構自己梳理需求。

如果機構IT管理成熟度高、線下已經有運行穩定的業務流程、有既懂標準方法論又瞭解企業實際業務的人員、且人員時間也相對充裕,可以自己梳理業務需求。這種情況下,可以很好的滿足機構個性化需求,但前置條件較多,對業務成熟度及人員要求都比較高,並且耗時一般較長。梳理完成的需求可以由ITSM廠商基於平臺軟件進行研發,期間還需要做好研發項目及質量管理工作。

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銀行、電信運營商等IT管理成熟度高、人員充裕的行業。

第二種:選擇成品化產品。

中國絕大多數機構的IT服務管理特點是相似通用的,與其各自行業及業務特點並不相關,這些機構在可落地執行的IT服務管理流程上,需求也是基本通用的,如果機構需要快速建立專業的IT服務管理體系,建議直接選擇成品化的ITSM。這類成品化的ITSM產品提供了專業的流程,可直接上線使用,且產品質量風險低,可滿足絕大多數機構幾乎100%的服務管理需求。

在成品化ITSM基礎上,即使有些機構有個性化需求,諸如與其他產品的接口或個別流程需要特殊調整,也可以基於成品化ITSM再進行少量二次開發,質量風險和時間風險都很低。

中國大部分機構都適用成品化的ITSM,如政府、高校、企業、醫院、廣電運營商、鐵路、地鐵、城商銀行、證券、機場、商業、服務運維商等等。

除了上述兩種方式,曾經在傳統ITSM產品模式中,還有一種效果較差的方式,就是由平臺化ITSM廠商主導、機構內部人員配合的方式梳理需求,梳理完成後再基於廠商平臺進行二次開發。結果表明這種方式,80%以上都是失敗的,其結果往往是:耗時長、投入多、產品質量差、上線後難推行。

究其原因,這種方式下,最終產品質量與廠商主導需求梳理的2-3人水平相關、與配合人員能力和配合度相關、與廠商需求產品化能力相關、與參與二次開發的幾個研發人員水平相關,風險因素太多,不建議選擇。

三、ITSM產品要注意符合中國特點

ITSM產品參考標準方法論時,還要注意管理思路及流程設計要符合中國特點,這是由中國的經濟特徵、文化特徵、用戶習慣決定的。

歐美經濟進入穩定期,其在IT服務管理方面,力求規範及風險控制;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更注重效率。這種差別反應到ITSM產品上,歐美ITSM產品流程節點可能很多,表單記錄的數據可能很完整;但同樣的產品在中國機構中可能會用不起來,因爲過於繁瑣的流程及表單可能會影響運維人員的效率、增加他們的負擔,導致用不起來。

歐美的文化黑白分明,講究流程規範,所有的業務都可以通過IT線上規範,無需過多的流程彈性。而中國屬於灰色文化,可左可右的東西較多,對流程彈性要求較高,這就需要ITSM產品不可一味強調規範,而是要抓住關鍵管理要點,保留一定的線下管理彈性。

再從IT終端用戶角度來看,歐美ITSM的用戶普遍IT素質較高,IT自助服務能力高,規則遵守意識強,對產品的“傻瓜”度要求不高。而中國用戶IT素質良莠不齊,在ITSM產品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這種因素,注重產品的易用性及用戶體驗,切不可爲了管理信息的規範完成,提高使用複雜度。

附:ITSM選型關鍵要素系列話題目錄如下:

ITSM選型關鍵要素——總覽

ITSM選型關鍵要素(一)——如何參考標準方法論?

ITSM選型關鍵要素(二)——如何對待個性化需求?

ITSM選型關鍵要素(三)——能否用的起來?

ITSM選型關鍵要素(四)——需要配合的工作量和難度

ITSM選型關鍵要素(五)——價格行情

ITSM選型關鍵要素(六)——事先的質量驗證

ITSM選型關鍵要素(七)——現有資源的利用和接口

ITSM選型關鍵要素(八)——自己開發還是買商業化軟件?

ITSM選型關鍵要素(九)——升級擴展能力

ITSM選型關鍵要素(十)——交付週期適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