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催淚全網:工作中,你有沒有弄丟自己的“佩奇”?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這幾天,一則《啥是佩奇》的短片讓很多人爲那份質樸濃厚的親情所感動。

作爲一名職業生涯諮詢師,我卻被一個小小的細節所觸動,即,一開頭片中的老人李玉寶拿着信號不好的老人機,給城裏的兒子一家打電話,當聽到孫子的聲音後,急切地問孩子想要什麼禮物。

電話那頭的孩子幾乎沒有半秒猶豫地說:“想要一個佩奇”。

——在我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但走着走着,卻渾然忘記了曾經的夢想,甚至丟失了曾經的自我。

當生活的壓力、父母的期待、現實的洪流朝我們每個人裹挾,你難免精疲力竭,更可怕的是,你看不到希望和未來。

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今天這篇文章,基於一則真實的諮詢案例,主人公一度迷茫而無助,後來通過職業諮詢找到了新的職業方向,找到了那個差點丟失的自己。

一、

“曉璃老師,我想要月薪8000以上的工作,我畢業都三年了,感覺焦慮極了......”

去年深秋的一天下午,遠道而來的寧寧(化名)風塵僕僕,坐下來還沒喝上一口茶,就急不可耐地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翻開寧寧的履歷,三年前寧寧畢業於一所重點大學,法語本科學歷,畢業後經家人介紹來到一家銀行上班,合同制櫃員。

在寧寧過往的工作經歷中,她感受到的都是不好的工作體驗。

例如,她自述反應慢,對於櫃檯業務中的現金業務手腳不夠麻利;

和個別同事關係不好;

工作枯燥瑣碎,沒有成就感;

薪資幾年來也沒有明顯的改善......

眼看着自己的合同即將到期,寧寧面臨着重新找工作的局面,但自己實在不知道找什麼樣的工作,又該從哪裏入手,懷着這樣的困惑,她找到了我。

我先帶着寧寧排查了價值觀,在她的認識裏,經濟報酬、成就感和人際關係是她最爲看重的三個要素。

從我的諮詢經驗來看,很多人注重的經濟報酬實則只是表象,更多的訴求可能在經濟報酬的背後——

例如,有人屬於“自燃型”員工,這類人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內容;

有人屬於“助燃型”員工,這類人可能更需要尋找能夠激發鬥志的工作環境和氛圍;

等等。

也就意味着,想要解決經濟報酬這個問題,通常需要從內外兩方面因素入手——

1、內在因素:

包括動機水平、成就感來源、特質分析等;

2、外在因素:

包括企業文化、公司氛圍、行業趨勢等。

通俗說來,想要獲得不錯的發展甚至理想的報酬,首先需要找到自我,其次需要梳理當前的能力情況,接着要結合優劣勢找到發力點,最後需要結合行業特點、組織文化等因素綜合判斷。

二、

在寧寧的敘述風格中,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叫“感覺”

“我感覺這個人不太好相處......”

“這件事感覺也太麻煩了吧......”

“我感覺自己一刻也待不下去了......”

頻頻出現的“感覺”二字,讓我敏銳地察覺到,大約,寧寧是這樣一類人——

這類人具備發達的“第六感”,即遊離於事實及邏輯之外的靈感和想象力較強。

他們往往喜歡把這種功能用在外界的人和事當中,能夠敏銳感受到外界人和事的微妙變化,甚至對方一個眼神、一個語調,能讓他們很容易感受到對方的動機,更能聽到對方的“弦外之音”。

這種強大的“第六感”還會給他們帶來另一項本領,那就是,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與此同時,從寧寧過往經歷中不難發現,她又是個對自己頗爲嚴格的人:

自我要求和期待較高,做事追求完美,遇事傾向於“頭懸梁錐刺股”般的死磕。

也就意味着,她的成就動機很強。

所謂“成就動機”,是當事人希望從事對他有重要意義、有一定困難的、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在活動中能取得完滿的優異的結果和成績,並能超越他人的動機。

三、

經過系統的排查和梳理,寧寧的特質彰顯如下:

1、自由和創新是她的人生關鍵詞

她渴望相對自由的工作時間和具有創新性的工作內容;

2、具有明顯的刺激和冒險傾向

喜歡獵奇、愛冒險是寧寧小時候最爲突出的特點,表現在天不怕地不怕、像個“假小子”那樣,什麼刺激玩什麼;

3、感知型生活偏好

表現在寧寧喜歡不斷地嘗新,例如到了一家新餐廳,會優先嚐試新的菜品,而不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菜品;等等。

......

仔細梳理下來,寧寧驚呼:“天啊,曉璃老師,不是你提醒,我差點快要忘了,原來我是這樣的人吶!”

另外,從寧寧過去的成就感體驗來看,寧寧的成就感主要源於演講和辯論之類的體驗,她很享受說服他人的感覺。

說白了,寧寧具有影響他人的強烈渴望——她能從說服的過程中,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

如此種種特質,使得寧寧無法在銀行櫃員這個職位中尋找到滿足感,與此同時,她的創新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等等,在這個職業中毫無施展之地。

這纔是讓她最難受的地方。

三年下來,寧甯越做越有挫敗感,乃至於一度懷疑自己,她隨時都想離開,但始終不敢踏出那一步。

四、

從寧寧的能力區間來看,她的理性思維能力較強,表現在數據處理、分析、書面表達等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現。

寧寧說,她對數字有一種近乎執着的癡迷。

她覺得數字是美的,平時喜歡在家研究數學趣味題,也喜歡做數學智力遊戲,顯然,櫃員這份工作很少用到數字分析部分,而對於具體事務,例如數錢、入賬等事宜,寧寧總顯得比別人慢一拍。

我告訴寧寧,有人動手能力強但思維功能弱,有人思維能力強但動手能力弱。

——前者擅長動手操作,如果前者做收銀、櫃員這樣的崗位,做事會特別麻利;後者擅長分析策劃,不擅長動手操作,如果後者做收銀、櫃員這樣的崗位,無疑會感受到巨大的挫敗感。

所以,我們每個人尋求適合的職業方向,都要遵循一個底層規律和邏輯,即,千萬不要打壓自己、肢解自己,更應該順勢而爲。

在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劣勢之後,在優勢層面持續發力,直至優勢形成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再去適當改進弱勢,從而實現真正的跨越與發展。

這裏的發展包含幾個要素——

1、充分認識自我; 

2、給優勢尋找合適的土壤和機會; 

3、制定切實可行的能力策略與方案; 

4、在過程中不斷尋求適合自己的發展契機;

等等。

五、

當我看到《啥是佩奇》裏,那個稚嫩的童聲說:“想要一個佩奇”,我想到了寧寧,以及千千萬萬和曾經的寧寧一樣迷茫而無助的職場人,不禁感慨萬千。

在我的眼裏,“佩奇”更有另外一層全新的寓意,那就是“自我”。

——那個在成長的過程中,在成人化的過程中,你不曾發現的甚至不小心弄丟的,你自己。

我們的職業生涯想要真正開掛,從我的諮詢經驗來看,沒有捷徑。

——它的背後是一個重新尋找自我、進行明確定位、尋找合適環境、制定發展策略,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過程。

諮詢後的寧寧根據諮詢中的思路和方法,利用自己的法語優勢,找到了一家法資企業,從採購專員做起,如今被提拔到了供應商管理的崗位。

她後來給我寫了封長長的郵件,在郵件中,她感慨說:“我由衷地發現,原來找對了自己的位置後,做起事情來的感覺真的都變了,我終於找到了那個,曾經天不怕地不怕的、自信而樂觀的,我自己。”

“你最可愛,我說時來不及思索,但思索之後,還是這樣說。”——普希金。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爲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爲職業規劃領域爲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