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躺贏的人生:34歲,高學歷低技能,職場逆襲得多難?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過年對多數職場人來說意味着放鬆和休息。

但對有些人來說,意味着輾轉反側、焦慮不已,對他們而言,年後的職業發展方向一團亂麻,不知從何梳理。

他們也曾渴望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一洗過去挫敗的痛楚和感傷,來一次振奮人心的“逆襲”。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一記閃亮的耳光。

所謂前有播種與耕耘,纔有後來的收穫。

如果在職業發展前期,你沒有做好播種(職業定位)和耕耘(必要的積累),妄圖通過職業重定位迅速翻盤,無異於癡人說夢。

今天這篇,源於一則真實的諮詢案例,爲保護當事人隱私,特地對這個案例進行了文學加工與處理,旨在提醒有緣看到此篇文章的讀者,切莫掉以輕心,不要重蹈覆轍!

一、

翻開諮詢者孫琳(化名)的履歷,難免讓人唏噓不已。

孫琳,女,某國內重點大學土木工程研究生學歷,畢業後在老家(某三線城市)一家事業單位做行政工作,這一做就是八年。

從孫琳26歲研究生畢業算起,如今已經34歲了。

“曉璃老師,我焦慮極了。我在這家事業單位做的行政類工作,工作內容也很簡單,多是寫寫材料、申報項目什麼的。這種申報資料都是有模板的,只需要我和相關部門對接好,套用固定的格式,組織好語言,修改下細節就好了。本以爲我會一直安穩無憂地呆下去,沒想到老公年後就要正式調到北京工作,後面他的事業也會在北京發展。

我肯定是要跟過去的:一來我正在備孕,畢竟快35了,要孩子的事情不能再耽擱了;二來一旦離開了現在的事業單位,我不知道去人才濟濟、競爭激烈的北京,自己又到底能做什麼?”孫琳感慨道。

根據孫琳的敘述,她高考報考志願時不知道報考什麼專業,聽家人說建築行業很吃香,於是報考了建築專業,可沒想到成績差幾分,被調劑到了土木工程專業。

大學期間,孫琳學習刻苦,本科畢業的時候,獲得了保研的資格。

爲避免激烈的求職壓力,加上她自己本身也不清楚要做什麼,就選擇了這條“保研”之路。

研究生畢業之後,孫琳依然迷茫不已。

在家人的建議下,她報考了老家的事業單位,就這樣誤打誤撞進了這個單位,並且一做就是八年。

二、

“既然工作無聊而瑣碎,你就沒想過尋找其他出路嗎?”我問。

“實不相瞞,在工作第三年第四年的時候,我可想換個環境了。然而一想到這家單位的福利待遇,我還是沒有下定決心走出這一步。”孫琳說。

原來,孫琳所在的單位待遇在這座三線城市算是很不錯了,雖然平時工資不多,但年終獎特別豐厚,平攤下來的收入非常可觀;另外在醫藥費報銷方面,除了社保能夠報銷的80%左右之外,個人部分的80%左右單位也給予報銷。

例如,孫琳幾年前做過一次闌尾手術,花費大約1w左右,社保報銷了8k,剩下的2k單位報銷了1.6k,最終自己只花費了400元左右。

另外單位離家特別方便,只要10分鐘步行左右的路程就可以到......

在孫琳的設想中,她就這樣一直做下去,等到上面的領導熬白了頭退了休,自己的資歷再積累深一點,總能從普通職員混到資深職員,到頭來說不定也能混到啥主任噹噹。

不知道你可曾發現,類似孫琳這樣的工作生活狀態,用兩個字描述最爲貼切,即,安逸。

在心理學上,這種安逸就是“舒適區”的典型表現。

對個人來說,“舒適區”就像一個怪圈,呆久了,就會圈住曾經的豪情壯志,也圈住了成長的可能。

經過系統的能力梳理下來,孫琳的能力依然停留在“新人階段”:只能在初級崗位上完成基本工作要求,沒有累積到可遷移的能力或優勢,職業目標長期匱乏,情況着實堪憂。

三、

我給孫琳畫了一幅“職業成長路徑圖”。

在這張圖裏,我將常見的職業路徑大致分爲:探索期、新手區、成長期、成熟期、瓶頸期、突破期、事業期。

而所謂的“職場逆襲”,多見於“瓶頸期”之後的“突破期”。

也就意味着,那個時候你已經具備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也形成了優勢能力,在單位中的不可替代性高,漸漸形成了個人風格。

——你會遇到一段時期的“停滯期”,這個時候如果能夠進行反思和定位,輔以相應的積累和調整,則很容易達到突破,這纔是“逆襲”的真相。

而類似孫琳這種停留在“新手區”的人來說,空有職場工齡卻沒有相應的積累,遠遠沒有達到獨當一面的工作能力,如果想要在今後獲得較爲順利的發展,要從職業目標入手,進行重新定位,再去想辦法積累初級經驗,逐漸與管理人員建立信任,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纔有可能進入成長期。

而孫琳這個案例更爲複雜的在於,首先她是女性,其次她的年紀很麻煩(35歲是很多事業單位及公務員招考最後的年齡線,也是很多企業招人的年齡分隔線),最後她已婚未育的尷尬身份,無疑都是她切換職業軌道的隱性障礙,可謂阻力重重。

1、對於女性而言,職業規劃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一條線

在現實環境中,女性的職業規劃,更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包括情感、婚姻以及各種相關因素。

類似孫琳之前的規劃思路,就是典型的“線性思路”:只考慮到單向的職業發展,沒有考慮到更多的角色。

對很多女性而言,結婚之後,生娃的時間點就需要擺上重要的議程。

在這一點上,孫琳有些悔不當初。

如果自己能預見今天,孫琳不會選擇選擇現在這般高齡備孕,而是在工作第三年,也就是新婚那一年,就着手生娃這件事,如果打算要二胎,那就一鼓作氣,畢竟單位的福利條件很不錯,甚至還能享受長達半年的產假。

如果那幾年能夠完成生娃大事,如今孫琳轉戰北京,就不會有“已婚未育”的身份尷尬了。

2、任何時候,都不要得過且過的生活

任何行業也好職業也罷,和做生意的邏輯差不多。

通常說來,1-3年爲適應期,這段時期的投入大於產出,不論是熟悉崗位或行業知識,以及去到新單位和同事領導建立信任關係,都需要必要的時間磨合;

3-5年爲積累期,這個時期投入和產出大抵持平,開始漸漸有了自己的理念和方法,甚至能產出成果,成爲獨當一面的職場角色,這是成長期的重要標誌;

如果持續積累,從第六年開始,會慢慢步入“收益期”:不論是專業水平,還是業內影響力,你都會上一個新臺階,一旦遇到新的機會,或者受到其他平臺的邀請,借勢達到收入的爆發式增長指日可待。

——這個過程實際上不是一個令人愉悅的過程,甚至會充滿痛苦。

畢竟,躺在沙發上刷個手機追個劇多輕鬆?可是要構建自己在專業領域內的知識體系,在實踐上不斷精進,絕非一日之功。

這個過程必然伴隨着興趣的消磨和樂趣的減淡,甚至會有一段“黑暗期”:你苦苦努力了很久,仍然看不清前面的路。

但一旦突破了某個點,也就是傳說中量變到質變的那個臨界點,你的成長會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因此,職業發展一定不是線性的,它更像螺旋上升的過程,這裏面有反覆有倒退也有困頓,但如果你站在長遠的時間軸來看,依然是保持前進和上升的。

如果不是,你需要抓緊時間自我反思。

3、有些苦繞不過去的,不如早些經歷

對很多人來說,人生短短七八十年,職業生涯恰恰貫穿了你我最年富力強、最具創造力的時期,幾乎是每個人的主旋律。

想要在任何領域取得成績,對於很多條件一般、起點一般的普通人而言,唯有在某個領域深耕,度過最艱難的“投資期”和“積累期”,才能品嚐到“收益期”的甜美果實。

這個過程,少則五六年,多則十年二十年。

對於前文的孫琳而言,由於前期缺乏規劃與積累,在遇到職業變故時,就容易陷入被動的局面——

這個時候,首先要冷靜下來,系統地進行職業重定位;

其次要理清戰略目標,例如以三年爲一個戰略階段,分清每個階段的主次,進行針對性的取捨;

假如孫琳和老公的夫妻關係不錯,同時老公收入也不錯,這個時候孫琳不妨考慮年後去北京,先休息一段時間專門備孕,同時做些準備,便於產後復出職場。

最後,對眼下的孫琳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從頭積累一技之長,而是加強自己適應變化的能力,迅速啓動“歸零”心態,找到可以起步的領域積極學習,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不斷留意新的機會,方能獲得較爲順利的發展。

——而這些,無疑是違揹我們貪圖舒適的本性的,但是,如果現在再不主動吃苦,將來的某一天,當你發現自己不得不去應付自己不喜歡的生活及工作時,恐悔之晚矣!

“作爲一個平凡人,無論多辛苦的事,對外人都是不足道的......要創造魔法,要讓微不足道變得重若千鈞,要讓細枝末節變成纏盤碩枝。”——大斯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爲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爲職業規劃領域爲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