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85畢業,一線城市生存這麼難,二線城市送錢送戶口,要去嗎?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曾經看到這麼一句話,大意是,每逢節假日到來的時候,總有些無法在大城市站穩腳跟的人,在考慮要不要換個城市發展。

畢竟,大城市機會固然很多,但生存及房價壓力着實太大;

三四線城市機會太少,又擔心荒廢了自己的前途。

於是,二線城市似乎成爲了居中選項。

更何況,爲了招攬人才,這些城市的“搶人”也是認真的。

截取部分圖片,請隨意感受下~

一、

諮詢者小林(化名)有些悔不當初。

原來,小林是今年7月份就業的985高校應屆畢業生,和很多同學一樣,畢業後的小林選擇去了某一線城市。

而小林從事的崗位,就是時下較爲火熱的互聯網文案策劃。

按照小林的說法,在金光閃閃的“互聯網行業”背後,是異於常人的加班

圈內人經常這樣形容互聯網文案這個職業:拿着8小時工資,幹着18個小時的事情。

在小林入職還不到一個月,就領教了這個職業的“摧殘”。

某天,小林他們趕上公司產品launch,老闆頭一天晚上和文案組的人員說:“明天就是產品launch了,你們文案組辛苦下,今晚做好通宵的準備啊。”

於是,文案組的人當天晚上爭分奪秒拼命寫稿,一直寫到夜裏兩三點,反覆修改了不下於十遍。

小林漸漸發現,原來熬夜寫稿是互聯網文案的家常便飯。

在小林原來的設想裏,文案不過就是寫寫產品宣傳類文字,似乎拼的是作文功底;但做了才知道,作文什麼的真的不是關鍵,核心在於對產品市場定位的把握、對用戶羣體的瞭解、還要清楚文案投放之後想要達成的效果,等等。

與此同時,業界流傳着一句話,文案加設計,加班好搭檔。

換句話說,做文案的,還要和設計、運營等部門保持密切的溝通和交流,至少你要懂對方在說什麼,例如UI、AI、TOC,seo、kol、UGC、H5等等。

作爲專業文案人員,你必須時刻保持學習狀態,否則很容易在部門交流時呆若木雞、不知所云。

如此巨大的投入和付出,只換來一個月7k不到的薪資。

“曉璃老師,我開始動搖了,你說一線城市生存壓力這麼大,年後我要不要去二線城市呢?聽說很多都有不錯的補貼及落戶政策?”小林充滿疑惑地問我。

二、

我沒有正面回答小林的問題,而是和她說了三點頗爲扎心的事實。

1、每個人身上的優勢分兩種,一是顯性優勢,二是隱性優勢。

所謂“顯性優勢”,是指肉眼可見的、公開的、可以檢驗到的信息,例如外貌、年齡、性別、學歷、畢業院校、你工作過的單位,等等;  

所謂“隱性優勢”,是指無法用肉眼看見的、不太好驗證的信息,例如你的人品、專業能力、敬業程度,等等。

凡是有過找工作經歷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用人單位的HR在錄用一個人的時候,多半看“顯性優勢”指標,例如,學歷、專業背景、工作過的單位等。

因爲這些指標,都屬於“顯性優勢”。

要知道,在如今網絡化的時代裏,面試技巧可以學、應對如流的面試經驗更是“爛大街”,如何在短短的時間內去衡量應聘者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

最爲直接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看這些“顯性優勢”指標。

在招聘單位的HR看來,985類高校畢業意味着——

你的智商處於中上等水平、你對知識的領悟、理解及學習能力較強、具備一定的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及目標管理能力,以及相應的品質,例如堅韌。

要知道,缺乏上述的任何一種能力或者某項能力不達標,你可能無法考上這樣的高校。

所以第一個較爲扎心的事實就是,高校除了培養人才的功能之外,還附帶一項更爲重要的職能,叫做“篩選人才”。

也就是說,你就讀於哪所大學,很大程度上註定了你未來的職業起跑線。

2、想證明自己的價值?請把“隱性優勢”變成“顯性優勢”。

我們拿市場上二手房交易爲例。

比如你現在手裏的錢買新建的新房不夠,只能買二手房。

如果你直接找個人交易,你很容易上當,因爲你看到的無非是房子的外觀及內部裝修風格,你能通過房產證得知這棟房子的建造時間,但是這棟房子目前在市場上的“公允價格”究竟值多少錢,以及房產證本身是否有問題——

這些信息只有之前的戶主最清楚,而這些信息是對方不太可能告訴你的。

賣方想的是,這棟房子賣的錢越多越好。

這個時候,除非你就是房產行業的從業人員,對裏面的信息瞭如指掌,否則,對一般人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房屋中介公司達成交易,這裏的中介公司起到的作用,包括幫你篩選信息的真實性,以及,給出一個較爲合理的市場公允價。

同理,你要想證明自己在某方面確實具有優勢,而這些是別人不知道的,你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把它們變成可見的成果,例如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曾經獲得的項目成果,等等,才能讓你在市場上具備談判的籌碼,爲自己贏得一份較爲匹配的薪資水平。 

3、不要一言不合就放棄,當心淪爲“廉價勞動力”。

現實中,有人職場發展就比較順暢,身價和時間成正比;

有人職場發展卻頻頻受阻,身價和時間成反比。

爲什麼?

這裏面的原因不一而足,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如果每份工作你都無法堅持兩年以上,用人單位有理由懷疑,你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我曾經看過一些資料,大意是經濟學家建立過一個“次品勞動力”模型,原理大約是:在一家公司,最容易跳槽的是兩類人,一類是能力強的人,一類是能力差的人。

站在用人單位角度考慮,HR無法衡量眼前的應聘者前一份工作到底是因爲能力強跳槽,還是因爲能力不足而跳槽?

這個時候,HR往往會假設最糟糕的情況,才能防止公司利益受損。

這就好比,你打算買臺二手電腦,你無法判斷這臺二手電腦到底是性能出了問題,還只是外觀有些老舊,這個時候,你會假設最壞的可能,就是性能本身存在瑕疵——

在此基礎上,你通過討價還價,劃到一個你覺得差不多的價格,才能將自己未來的經濟損失降至最低。

所以通常說來,如果你的過往職業經歷較爲凌亂,且每份工作的持續時間都不滿兩年,面試你的HR會自動把你歸爲“瑕疵人才”序列,除非單位實在招不到合適的人,否則一般不會錄用你。

也就意味着,一般情況下,假如單位真的錄用了頻繁跳槽的你,那麼很可能,它自身的實力可能也就那樣,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又如何指望理想的職業發展呢?

要知道,真正的職場高手懂得“待價而沽”。

——他們懂得謹慎選擇,然後養精蓄銳,在本職工作中做出可見的成果,積極參加行業內的評比,發表相關論文等等,讓自己的“隱性優勢”變成“顯性優勢”,在跳槽之前就上升到一個不錯的職位及薪資水平,有了這樣的身價基礎,自然越來越“值錢”。

而很多人由於缺乏相應的認知,在選擇時過於草率,做一份工作稍微不如己意就盲目跳槽,結果變成人才市場上的“瑕疵人才”,結果越跳越糟,最終淪爲“廉價勞動力”,當年紀漸長,很多顯性優勢漸漸消失,導致身價暴跌,一旦出現任何變故,很容易被歸爲“裁員名單”之列。

三、

對小林而言,這份不錯的職業起步得益於她985高校畢業的光環,如果她轉戰二線城市,而這份不滿半年的一線城市某名企工作經歷,或許會給小林帶來不錯的就業機會,然後呢?

如果小林還不滿意,是否需要繼續跳槽?

如果繼續跳槽,後面的用人單位會對小林做出怎樣的假設呢?

又會對小林未來的職場發展及身價起到怎樣的影響呢?

......

經過前面的分析,答案不言自明。

因此,對於小林放棄一線工作機會轉戰二線城市的計劃,我向她提示了相關職業風險,以及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局面。

我提醒她,即便要轉,也要綜合自己的職業目標、所去二線城市相關行業發展水平等因素綜合考量,還要考慮今後遇到類似的職場問題,又該如何應對,等等。

“人一旦迷醉於自身的軟弱之中,便會一味軟弱下去,會在衆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爲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爲職業規劃領域爲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