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獲得好故事的渠道

【1】靠閱讀“竊取”思想

要想做到思如泉涌、出筆成章,就必須成爲一位如飢似渴的閱讀者。

閱讀範圍一定要廣泛,這樣你的選題範圍才能廣泛。

你的選題不但是自己感興趣的,還應該是涉及面很廣但又缺乏報道的。此外,找到與選題相關的出版物,進行大量閱讀。包括專業期刊、行業通訊、學術刊物、政府機構發佈的信息等等,都應該在你的閱讀範圍之內。

這樣的閱讀內容很可能是枯燥無味的,但這些出版物所發表的最新進展和原創思想,往往都是寫作的資源。

隨時記錄靈感。

靈感與創意就如晨霧一樣,往往轉瞬即逝。所以,一定要把想到的故事點迅速做成筆記。

爲選題做檔案。

每一個檔案系統都應該包括一個“備忘錄”。這裏記錄的是一些時效性強,或者看上去很熱門的選題—這些選題。如果不趕快完成,機會就可能消失,或者被競爭對手搶走。

【2】依靠“中間人”提供信息

關於中間人的重要性,大家可以複習一下各類影視劇中的線人們。真正幫助男一號扭轉乾坤、反轉劇情的有幾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人士呢?

來自高層的信息源當然有用,但他們的身份往往限制了對他們的使用。他們地位太高,往往看不到下面發生的事情;他們工作太忙,腦袋裏要裝的事情太多,往往很難給出誠懇全面的意見。

而中間人往往能夠提供更多的細節,引導記者們去把故事寫得栩栩如生。如果有人對他們的工作感興趣,他們會覺得受寵若驚,會很樂意合作。

保持與這些信息源的聯繫十分重要。尤其在現在信息爆炸的自媒體時代,信息源的競爭極爲激烈,應該利用好那些消息靈通而又樂意合作的信息源。

從材料中挖掘靈感的方法

在獲得原材料後,我們就要開始思考這些材料,從中挖掘出寫作的靈感。對此,大家可以參照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推斷法

推斷法實際上就是採取向外輻射型的思維,一個事件本身也許並不足以構成一個特寫故事。但通過這個事件向外輻射出去,也許能夠推斷出在某個具體事件背後,還有一個影響更廣、意義更大的故事。

根據現有材料進行推斷時,應該問自己兩個問題:

1、造成這個具體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造成這一事件的原因是否也能在其他地點對其他人或組織產生同樣的作用,也就是說,這一原因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符合邏輯?

【方法二】綜合法

一位擅長綜合的寫作者,能在幾件看似不相關的事情中找到聯繫。他從成堆的零部件中組裝出具有希望的故事構想。

他之所以能夠這樣,正是因爲他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以及與信息源談話的過程中,找到不同信息之間可能存在的共性。

有時候,事件不一樣,發生的地點也不一樣。但是它們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原因。

比如,鋼鐵公司在減少鋼板產量的同時,玻璃生產商是不是也減少了安全玻璃的產量?也許汽車業也在計劃削減產量。

“沒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記者。”

許多時候,我們的競爭者並沒有懶洋洋地躺在那裏,他們富於想象,充滿活力,甚至搶在我們前面得到了故事。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所面對的挑戰不是把故事再重複一遍,而是去擴展它,充實它,或者改變它的性質。

那麼,又該如何處理別人寫過的題材呢?

【方法一】具體化

寫作者在把許多小事件聚集在一起,希望從中挖掘出一個更寬泛的主題時,卻往往失望地發現其他人也在做同樣的題材,怎麼辦?從小處着眼,讓其他人去繪製宏圖吧,我們來做一名微雕家。

竟爭者會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故事的規模和重要程度上。文章充滿數據、權威的評論和一長串的人名、地名。這些元素也許是必要的,但是感性成分居多的讀者,很難接受這樣的信息。

告訴讀者114.3萬退休金領取者今年能夠拿到的退休金總額要比去年少63億美元,讀者可以從中瞭解到社會保險法發生了巨大變化。
但是他們不會認識到這一現象背後的深沉含義:114.3萬退休金領取者並非活生生的人物,而63億美元也只是一個數字的概念。信息依然很抽象。
只有形象的故事,才能讓信息變得具體。比如,當讀者們被帶到佛羅里達州(Florida)聖彼得堡市一個上了年頭的小酒店門廊前,並被介紹給那些月收人不到40美元,因爲無法購買食品、支付賬單而在絕望中生活的幾位老人面前時,他們就會深刻感受到減少退休金對社會的具體影響,而不是宏觀意義。

【方法二】預測

預測應該是在故事創作中最有用的工具。如果拒絕和其他的“綿羊們”一起,在一塊已經過度放牧的草地上搶食,那麼熟練運用預測方法的寫作者,能夠超越其他人,找到屬於自己的草地。

他的辦法就是忽略那些有關中心發展的細節報道,而直接專注於故事的結果。他搶先預料到了結果。

必須記住的重點是,很多故事的展開是在一段時間內分階段發生的:

1.發展。某件事情開始發生。這可以是任何事情,可能非常具體,也可能是一種微妙的潮流,或是整個社會的發展。

2.影響。隨着事情的發展,它開始給人、地方和/或機構帶來具體的影響。他們感到了它的影響,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

3.反作用。隨着影響變得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強大,那些被影響的對象可能試圖延緩、中止、扭轉、減輕或者推進這些影響,取決於他們從影響中獲利還是受害。

只要記住這一點,一個記者哪怕接觸故事比別人晚,也經常能夠開拓出新的領域。當他的競爭對手都把目光放在故事的發展主線上時,他可以把精力轉移到其他人沒有時間或眼光發現的一些影響上來,或者他還可以跳過整個過程,直接轉移到反作用上去。

舉例而言,當衆多人都在爲婦女解放與獨立搖旗吶喊時,魯迅先生卻想得更深一步,借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寫出了深刻透徹、警醒人心的經典文章《娜拉走後怎樣》。

如果寫作者發現了一個競爭對手還沒有發現的故事題材,這是最令人高興的。他還可以運用預測的方法,構建一個多層次的連續故事。他的第一篇主要作品可能是關於故事發展本身的,第二篇則是有關的影響,最後一篇則是關於對影響所採取的措施。

【方法三】改變角度

如果把一個故事比作一塊地形複雜的區域,那麼記者的工作就是在這些不同的地形中穿梭,收集資料。

對於一個後來者而言,如果發現高地已經被佔領了,惟一有意義的做法就是離開這塊高地,去尋找另一塊有利地形展開工作。

比如,有關非法移民的故事在美國的報紙上已經氾濫,但這些故事多半都是邊境這邊的美國記者根據二手材料寫出來的。

而有一篇文章卻以窮困貧瘩的墨西哥中部村莊爲落腳點展開行文,一戰成名。這樣的視角讓這篇文章無論是在深刻性還是生動性上,都遠遠超過了競爭對手的作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