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車謀殺案》||正義的天平未必永遠平衡,唯有善良的籌碼卻始終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裏~!

原創: 躍馬瀾滄 躍馬瀾滄

阿加莎·克里斯蒂,這位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說女王,偵探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在她的筆下,我們跟着名偵探赫爾裏克·波洛,跟着馬普爾小姐一起經歷過一個又一個離奇詭譎的案件。

除了感嘆阿加莎在故事邏輯上近乎於變態的嚴謹外,她的羣像描寫技法也是最讓人驚豔的地方之一。

無論是《無人生還》的小島,還是《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東方快車上的這十三個乘客,在阿加莎的筆下,幾乎都活了過來。

讀過她的小說的人會發現,當文字進入眼睛的同時,腦海中就會躍出一個個形象生動的人物輪廓。他們個性鮮明,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那麼的附和劇情人設,就像這些人都是真實存在的一般。

今天我們所說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可以算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早年比較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之一,還分別翻拍過兩次電影。

近來抽空把小說又看了一遍,趁着假期有空,又把在2017年上映的那一部《東方快車謀殺案》看了一遍,在這裏結合着原著來同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就總體內容上來說,這部影片對於原著的還原度還是相當高的。這也間接得證明了阿加莎本身的寫作功力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準,以至於並不會有哪個編劇覺得,自己大刀闊斧能夠改出一部超越原著的作品。

在一個本不該是旅行時節的日子裏,一輛即將貫穿整個歐洲的東方快車上卻是已經座無虛席。

在好友東方快車董事布克先生的幫助下,赫爾克里·波洛登上了這班列車。

在這班列車上,一同坐的還有着似全無關聯的另外十幾個人。

他們有僕人,平民,教師,商人甚至是貴族。

可就是這些貌似完全沒有關係的旅客們,卻是同時都捲進了一場出乎意外的謀殺案。

死者是美國人雷切特先生,一位給人感覺並不如何友善的商人。


他身上被刺了十幾刀,可奇怪的是他死前似乎並沒有任何的反抗,而且刺在他身上的十幾刀或深或淺,似乎又不是出自於同一人之手。

受到東方快車董事布克先生的委託,名偵探赫爾克里·波洛開始着手調察這個案件。

隨着波洛對案件的推進,另外一個已經過去了很久的案件緩緩得浮出了水面,而這個案件卻是像一根無形的紐帶,將這一車十三個原本就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全都給關聯了起來。

那個在這一場案件中死去的雷切特先生,竟然是當年阿姆斯特朗案件的兇手,他曾經殺死了那個天真無辜的小天使,使得原本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一夕之間支離破碎。

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雷切特,或者叫他卡塞蒂,他卻是通過各種手段逃避了法律的制裁,逍遙於各個國家之間。

因爲這個重要的線索,波洛通過大膽的猜測結合實際情況,爲這一節車廂中的每一個旅客都安排了一個身份,一個能與阿姆斯特朗家庭有所關聯的人物身份。

他的猜測最後都被證實了,車上的每一個人確實都與當初的那件慘案發生的家庭有關。

整個推理的過程可以說是相當的精彩,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讀一讀原著中這部分的內容,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像這樣的劇情,其實在很多偵探故事中都會出現。

就是死的本就是一個罪該萬死的人,那麼到底要不要給不給他以一個正義公正的審判?

在當下的影視劇中,答案肯定是要維持法律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無論是誰都應該得到一個正義的審判。

波洛是一個名偵探,雖然小說中的人物,與電影中的性格塑造有一定的差別,但他對於正義的執着,卻是所有人都能夠感受到的。

最後時刻,面對這一車承受着各種不同苦難的人們,面對一個該死且已經死掉的人,面對那一個本該幸福,卻無辜承受不幸的家庭,到底要將他手中籌碼放到天平的哪一端,就成了波洛最艱難的選擇。


在小說原著中,他是將這個選擇權交給了東方快車的董事也就是自己的好友布克的手中。在電影裏,他卻是經歷了一場十分矛盾的天人交戰。

至於結果,偵探類型的小說也好,影視劇也好最忌諱的就是劇透,這個還要留給觀衆們自己去觀賞才最好。

這個世界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正義的天平未必會永遠的平衡,但是幸運的是,我們至少有一枚籌碼是握在了自己手中的。


我們沒辦法去改變一些事,但卻有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這些選擇無所謂是好,還是不好,最重要的是這些選擇是真正遵循我們本心的。

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則故事,說是一個父親他的女兒被同班的一個男生給姦殺了。

然而那個男孩子,因爲家庭背景厚實,加上本身還是未成年,在法院庭審中並沒有被判重刑。

女孩的父親在庭審當場,很是平靜得向法官表示,願意原諒那個男孩,可以不追究男孩的責任。

所有人都認爲這個父親是收取了男孩家裏的錢纔會這麼做。

男孩最終被釋放了。

在他被釋放的那一天,女孩的父親用一把剔骨刀,就在看守所門前捅死了那個男孩。

他很清楚,就算他不原諒這個男孩,以他的家世背景,和他未成年的情況,法院也不可能給他量重刑,還自己女兒一個公道。

既然正義和法律沒辦法給他女兒一個公平,那麼他便只能自己來取。

捅死男孩後,這個父親很平靜得丟掉了手中的刀,就站在男孩的屍體旁冷冷得看着,等待着警察來到現場將他帶走。

他做出了選擇,並也願意承擔自己的選擇所要付出的代價,求仁得仁,他也確實爲女兒報了仇。

在這裏,我們並不提倡用以暴制暴的手段來增加這個世界的暴戾之氣,可是有些人生而爲人,卻並不將別人當人來看,在正義的天平上,他們手中的籌碼又偏偏比那些安分守已的老實人要更多更重。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押上唯一的‘善良’,用自己的方式去討回那個公平,弱勢的人們還有什麼選擇?

願人與人之間能多些和平,多存善意。生而爲人,一世不易,且行且珍惜啊!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衆號,會有更多精彩內容等着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