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之光和感性之心—看《流浪地球》

终于看完了最近爆火的《流浪地球》。

并没有那么棒。因为逊色的特效,因为出戏的台词,因为略不连贯的情节。但作为中国的科幻电影,已经很棒。

回忆起来,有三个印象深刻。

第一是家主题。导演郭帆接受采访时,有说到家和父子情是影片很重要的中国特色。影片中,不论情节还是台词,多次提到 我要回家。小则我家你家,大则地球我们的家。其实保全个人还是团队,留下地球居民还是空间站宇航员,也是另一种维度的家的选择。但牺牲便必然造成原有的家,不复存在。

有失去,不论多少,不论局部,便难以成其为完整的家了。所以,我认为,在这部电影里,从选择流浪开始,人类便已经没有家园。人类,便永远是寻找家园的浪子。

第二是英雄主义。看多了美国梦,在中国的电影里,看到了中国人的担当。中庸谦逊的中国人终做不到一味突出中国英雄,所以召唤全世界,其利断金。被一个初中生的真切话语感动心扉,重返战斗的全球各地救援队,共同尽力拯救地球。是吧,这样真好。

有人曾说,中国人,不到千钧一发之际,不能团结一致。不论如何,当银幕上出现万众一心对抗地球灭亡命运的画面时,我还是一边自嘲一边被感动了。

为了生,因为爱;为了生命,因为希望;为了人类的延续,因为共同的相信。不论这主题多老土多庸俗多主旋律,也激发了我对人性美好的向往。泪水滑落的一霎那,最近看到的经历的太多人性的卑劣,变得可以原谅。

第三是AI。尽管影片中并没有强调人工智能在空间站及火种计划中扮演的角色,但最后系统灭亡所说的那句话着实让人一惊,期待人类完全理性,真是奢侈。又忍不住笑笑,仿佛是对当下人类的嘲讽,也是警醒。

尽管最后人类的大爱,促成了脱木计划的成功,但也并未见得这是最理性,性价比最高,对人类族群延续最合适的选择。而早早设定抛弃地球族群的计划,也一样体现了AI在过程中所可能有的优势与正确性。

当理性的光照耀了人类,人却深陷在自己所谓的情谊里。甚至某天,悄无声息得被自己所研发的技术消灭。

而这并没有对错,这只是伦理与规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