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烏合之衆》:無意識瘋狂的背後

作爲社會心理學的開山之作,衆多心理學家對《烏合之衆》給出了高度評價,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非勒龐的《烏合之衆》莫屬。”這些讚譽並非浪得虛名,在心理學剛剛起步的一個多世紀以前,能對羣體心理有如此深刻而全面的剖析,實屬不易,而且書中很多觀點至今仍然很接地氣。

羣體的無意識瘋狂

羣體的匿名性和相應的無責任性、情緒的傳染性以及個體在羣體中的易受暗示性,決定了羣體行爲衝動與多變,易受暗示與輕信,情緒誇張與單純,極端與專橫的特點。個體融入羣體後,經過羣體的暗示與傳染,無意識逐步取代個意識人格成爲支配其行爲的決定性因素。同時,羣體的力量會給個體強大到無所不能的幻覺,匿名性又讓他們免於承擔責任,這一切都爲暴力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近幾年頻發的網絡暴力事件是對羣體無意識瘋狂的最好的註解,一旦有事情發生,藏在電腦屏幕後的接盤俠急忙站隊,肆無忌憚地批評指責,隨着網絡暴民的不斷參與,憤怒情緒接力似的傳播,從網絡世界延伸到現實生活,對受害者進行人身迫害。可笑的是大部分暴力參與者根本不瞭解事情發生的原委,他們所謂的捍衛正義和道德不過是一場無意識的瘋狂。

羣體領袖的有意識控制

羣體拒絕理性分析,他們熱衷於關鍵詞,套話和形象,這些話語會激活他們的想象力,許他們海市蜃樓一般的期許。想要顛覆這種期許很難,除非他們自身經歷的經驗教訓。羣體領袖深諳羣體心理,他們通過斷言、反覆和傳染的方式強化羣體的某種思想,再施加以個人魅力,完全麻痹人們的判斷力,從而藉助羣體強大的力量實現個人的目的。

看到這裏,我立馬想到了奧巴馬競選總統時的演講。他上臺首先用幾句簡單話語勾勒出選民心中的鏡花水月,然後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反覆描述鏡花水月,直至選民用掌聲告訴他他的承諾已深入人心。他的演講不具任何實用性,更像是情緒的煽動。不僅是奧巴馬,各國的政界精英都喜歡用這種方式演講,希特勒、丘吉爾等人還因此獲得了大批的追隨者。

提倡職業教育

勒龐通過論述教育因素對羣體觀念的影響闡發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他反對照本宣科死記硬背式的教育方式,認爲這種教育方式扼殺了學子們的創造力和個性,生產出一堆拿着文憑的人。他們千篇一律,除了被國家養活之外,沒有任何想法。社會崗位需求與人才能力的極度不匹配導致某些行業發展難以爲繼,甚至引發社會動盪。因此,勒龐提倡職業教育,年輕人應該參與到社會實踐中,與不同的事物發生碰撞,感受生活喜樂,豐富人生閱歷,在所聞所見中認識世界,感悟生活,成熟心智,提高能力。一百多年過去了,勒龐的這種教育觀在大浪淘沙中歷久彌新,至今仍佔據時代前列位置。

任何偉大的思想都無法超越其時代的侷限性,《烏合之衆》也不例外,在那些閃光的思想中一個世紀以前的陳舊影子若隱若現。

觀點缺乏強有力的論證

一個成熟的觀點必然經過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的歸納與演繹推理過程,即從個別現象歸納總結普遍規律,然後將普遍規律應用到個別現象中。《烏合之衆》中勒龐直接陳述自己的觀點,再通過較爲極端的史實加以佐證,缺乏嚴密的邏輯推理過程。雖然大多觀點現已被社會心理學證實,但對於不瞭解社會心理學的人來說,書中很多內容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讀起來更像是作者的主觀臆斷,在說服力上大打折扣。

存在歷史唯心主義傾向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任何客觀科學的社會意識研究都離不開對社會存在的分析,但《烏合之衆》中很難看到生長在社會存在之上的羣體心理。勒龐一味誇大大衆情緒、思想的負面作用,忽視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羣衆的歷史創造作用,認爲民族精神結構中自帶本民族無法扭轉的宿命。尤其在論述社會制度對民族性格的影響時,將人民奇思怪想的性格視爲制度的決定性因素,否定製度的作用,甚至做出制度和一個民族的偉大或衰敗沒有關係的論斷,具有很明顯的歷史唯心主義傾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